首页行色频道行记 > 千年风雨几经沧桑,马陉之邑博山

千年风雨几经沧桑,马陉之邑博山

色影无忌
飞弇
高健
2011-09-19

  这个“先秦”时期叫做“颜神”的地方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终于在277年前随着他的繁荣与发展首次设立了县的建制——“博山县”。然而那些陌生的地名:营丘地望、马陉之邑、弇中何在、以及夹谷会盟、齐鲁边界......都引起了历代名人的研究、追崇、争论.....。重重地疑惑终于经不住对博山日益增长着的好奇心的驱使,在某一天背起行囊,拿起相机,到山上去探寻博山吧!

孟良寨

孟良寨

黄崖寨

黄崖寨

较近距离看黄崖寨

#p#

油篓寨

博山、源泉、泉河西寨

泉河西寨

  齐长城风门道关,岁月虽然已经吞噬了关墙,却无论如何也消磨不掉那雄伟的气势!

#p#

  “民以食为天”,2500多年前鲁班发明了石磨。石磨以前无论是王公、贵族、平民、奴隶都是靠它——“米臼”舂米而生存的。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寨子上笔者已经发现了20几处这样的“米臼”,随着鉴定“战国遗迹”功效突显,这样的照片也就身价倍增了吧!

博山小顶山(原山国家森林公园)齐长城

小顶山齐长城脚下的巨石阵(卡斯特地貌)

博山古代窑炉业发达——保存完好的“炉神庙”

当今博山,文姜广场。

#p#

  孝妇河上那些厚重的历史:上世纪初,帝国主义为掠夺博山的煤炭资源,在孝妇河上修建了铁路大桥......。

  铁路一直延伸到八陡镇苏家沟——“洋灰桥”

孝妇河那些厚重的历史——青州古道

当代博山——博山新客运站

马陉邑

博山地区地图

今天的博山区即过去的博山县。

  博山县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县治曾名颜神、颜神店、颜神镇。

  关于颜神一名的由来: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博山志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载:“齐国西南郊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故后世目其地为颜神。”

  清康熙三年(1664年),太子太保三部尚书、邑人孙廷铨,用志书体例,以颜神镇为对象,写了一部记述地方风物的《颜山杂记》。因此,博山又有“颜山”之名。

  据考,博山县命名的含义有二:

    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境内山峰1300多座。)故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载:“环邑多山也,……蜿蜒盘折,绵亘全境。”“博处万山之中,青石关峭壁奇险,长峪道险隘屈曲。四面环山,田少山多”。“博邑城处弹丸,带水环山,有险可守”。“邑人垦田于山,树艺于山,采矿于山,取石于山,山无遗利矣。”清光绪年间(1875—1908)《山东通志》载:“博山县山各险隘,称岩邑焉。”民国二十年(1921年)《博山乡土志》载:“为着县境尽山,博山具有多山之意。”

其二:辰巳山(横看象龙,侧看象蛇)县东南四十里。山南为南博山庄,山北为北博山庄。在春秋战国时期,辰巳山下的博山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不仅是齐国国防的重要据点,而且是通向鲁国和楚国的咽喉之地。

   春秋时期博山地属“马陉邑。”《左传·成公二年》:“晋师从齐师,入自邱舆,击马陉。”《山东通志·博山县》:“今县东北五十里,有马陵故城,遗址尚存。”战国时期废马陉邑,其地隶属齐郡。《齐国历史年表》载:“马经邑:淄博市淄川区口头乡马陵村。

   长峪古道:沿着淄河峡谷自然形成的一条古道。“弇”——深山中的狭道,“弇中”长峪古道的中部即辰巳山下的南、北博山一带。比称颜神店为弇中要恰当的多。公元前567年齐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莱芜谷”。

 

 

  浏览更多图片和参与讨论请点击论坛原帖:色影无忌网友 飞弇《博山 —— 从"无险不寨"说起》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