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悲怆卢沟 厚重记忆

悲怆卢沟 厚重记忆

无忌论坛
伽兰妙叹
anne
2009-02-01

  坐在冰冷石头上面,脑子里面竟然一片空白!戊子冬月的卢沟桥越发显得的凝重,天空尽管很蓝,但没有云!

  我面前的这座桥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连拱石桥,位列中国三大古代名桥(另外两座是河北的赵州桥和泉州的洛阳桥)之首。

  自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修建,已经卧在永定河上达800多年!而当它巍立浊流八百多年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一座桥了,历史的风霜已经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值得人细读、深思!

 

 

  几许悲怆,奈何留下背影!?

  历史上的卢沟桥是出入京华的最后一站,相去京都约二十多里路,不论骑马或是步行都要花上半天以上的时间!

  曾几何,这里是无数人洒泪送别的最后一站,也是无数进京赶考的举子的必经之地,亦或是辞官致仕回家养老的朝臣最后看一眼京都的地方!这里却变成了一个叫人伤心的地方,由此,我们才领悟到: 卢沟晓月原来可以不在天上,而在人与人的情意之中!

  当人间情意淡薄的时候,“卢沟晓月”便只是一块石碑而已!

 

 

 

  原帖链接:

    再游卢沟桥、宛平城!如何承载历史的厚重(戊子冬月)

#p#


  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燕台八景,指北京的八处著名景点。八景之说始于金明昌年间(1190年),但八景之名历来传说不一。

  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 定为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琼岛春阴、太液秋风、金台夕照,并有乾隆帝亲笔御题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满四方。

  一千多年前,金章宗完颜璟巡视永定河,在一个明月西沉的黎明来到卢沟桥头,驻足远眺,不觉被这里的奇景所陶醉,激情所至。挥笔写下了“卢沟晓月”四个字。从此后,这个题辞就与卢沟桥紧紧地联在一起,成了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金代文人赵秉文有专写卢沟桥景致的诗云:“河分桥柱如瓜蔓,路入都门似犬牙。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勾画出了一幅古桥暮色的图景。

  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卢沟桥上下的美景无限依恋,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在这河上(即永定河)有一座极美丽的石头桥,讲起来实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重题并命人精工雕刻了“卢沟晓月”四字,制成御碑竖干桥头,加上许多稀奇的传说,卢沟桥的名声就更大了。

 

 

 

  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p#


  永定河,古称澡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元、明代有浑河、小黄河等别称。由于河迁徙无常,俗称无定河,历史上曾留下多条故道。

  其中离北京较近的大型故道有3条:

  第一条古故道由衙门口东流,沿八宝山北侧转向东北,经海淀,循清河向东与温榆河相汇。

  第二条西汉前故道自衙门口东流,经田村、紫竹院,由德胜门附近入城内诸“ 海”,转向东南,经正阳门、鲜鱼口、红桥、龙潭湖流出城外。

  第三条三国至辽代故道,自卢沟桥一带,经看丹村、南苑到马驹桥。史载这一故道历时900余年,一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进一步疏浚河道,加固岸堤,才将史称无定河改名为永定河。

 

 


  卢沟桥的狮子,神态各异,最老的已经八百多岁,最年轻的也是民国年间的!不同时期、不同匠人们精湛的工艺,在这里至今仍有印证!

 

 

 

#p#


  提起卢沟桥,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桥上的石狮子!因为其特色有二:一为不一样,一为数不清!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1444年曾重修。由于该桥毁于洪水而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全长266.5米,桥面宽度为9.3米,桥身用巨大的白石砌成。桥墩砌筑为船型,其前有名为"斩龙剑"的分水尖,用于抵御急流。该桥的建筑设计先进,制造精良。卢沟桥的建筑装饰亦别具特色。桥栏为高达近一米半的的281根望柱与栏板连接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个大狮,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于是民间便有"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

 

 


  历史,是人类集体生命的活动旅程,历史毕竟是属于过去的,所以,我们尽可以去开创未来、缔造未来。

 

#p#

  1937年※※※日,盘踞于永定河西岸的日本侵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强行要过卢沟桥到宛平城搜查,遭到了※※※二十九路军的拒绝。于是日本侵略军就大举武装进攻桥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这里曾是当时进出都城的唯一门户,原有的浮桥和木桥等临时性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都城所在地的交通状况,为此,建了一座耐用的大石桥,即卢沟桥,初名“广利桥”。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记述此桥并赞叹不已。

  这里经打响了一个民族神圣求存的第一枪,这里也因中日两国长达八年的血腥战争而扬名中外。

  此后的八年,3500万生灵的惨遭屠戮,硝烟散尽,如今这里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

 

 

  原帖链接:

    再游卢沟桥、宛平城!如何承载历史的厚重(戊子冬月)

纪实摄影(1442)
建筑摄影(170)
卢沟桥(3)
宛平城(2)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