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青海阿里 车行藏地

青海阿里 车行藏地

无忌论坛
voia
小吞
2009-02-04

行程:上海-兰州-青藏线-阿里环线-拉萨-上海。




  第一站:信阳
  凌晨3点从上海驱车出发,经沪宁高速,过南京长江大桥,走312国道到信阳已是黄昏时分。


 


  第二站:兰州
  拂晓从镇平出发,结果路上堵了3小时,下午才到西安,马不停蹄直到凌晨3点终于赶到兰州和大部队会合;宝鸡到天水段路况不佳,一辆京A牌照的现代特拉卡狂飚超越我们后没多久即阴沟里翻船——冲到了路边的坑里。


 


原帖链接:

青藏-阿里游记

#p#

 塔尔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塔尔寺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干吼佛像”的弥勒佛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山,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是藏传佛教“善规派”(俗称“黄教”,又音译为“格鲁派”)的圣地,也是这一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 (1357——1419) 的诞生地。


  相传宗喀巴大师诞生时其母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了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迹牟尼神像的一种),“衮木”(十万身像)的名称就源广泛于此。宗喀巴去西藏学法6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了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他回家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止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香萨阿切在众信徒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之后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宗教建筑物。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禅师仁软宗哲坚赞于塔侧建一小寺。1577年(明万历五年)又在此基础上建弥勒殿,由于是先有塔斯社尔后有寺,故人们将其称为塔尔寺,这便是塔尔寺汉族名称的由来。


  由于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历史上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和六、九、十世班禅大师曾在这里驻锡过,因而成为信徒们向往的著名圣地。同时也受到了历代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使得塔尔寺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现存塔尔寺建筑面积600余亩,总建筑9300余间,有殿堂25座,僧侣最多时达3600余人。塔尔寺的建筑布局高低荀落,立体感极强,融藏、汉以至印度、尼泊尔的建筑艺术为一炉,进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与这些建筑艺术相辉映的壁画、堆锈(唐卡)和油塑(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它们各以其技艺的精湛,手法的独特,外观的优美与风格的罕见而闻名于世。


  塔尔寺还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研习佛学和藏语言、文字、天文、历史、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干1827年(清道光七年),创建该寺的印经院,所印藏文经典及各种著述畅销各地。塔尔寺还收藏着多达万件的珍贵文物。听喇嘛说起来,几乎没有一件不大有来头。四百多年来,所珍藏的各种玉器、铜器、银器、珊瑚、景泰蓝制品、古式钟表、高级餐具、饰物、象牙、竹木雕刻等文物,可以说是塔尔寺“三绝”之外的又一绝了。塔尔寺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别举行4次全寺性的大型法会,称之“为四大观经”,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祈愿、诵经的法事活动。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外,还有跳欠、晒佛、转金佛等活动,尤以跳欠和晒大佛活动最引人注目。此外还有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圆寂的“燃灯五供节”和年终的送瘟神活动,吸引了不少香客游人。


  塔尔寺依山就势,错落而建。其中以如来八塔、大金瓦殿、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等最为著名。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塔尔寺三绝


  塔尔寺诸佛殿装饰的堆绣壁画酥油花,被人们称为艺术“三绝”,其中尤以酥油花最为有名。酥油花是用酥油塑制而成。酥油晶莹洁白,松软细腻,容易调合各种颜料,塑成各种珍奇的艺术花朵。塔尔寺的酥油花集塑雕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花红叶绿的百花异草,有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有景色壮丽的山水图画,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有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还有许多取材于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故事等。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塔尔寺一年一度的酥油花灯会。届时,喇嘛们将精心制作的酥油花摆到寺外广场,让成千上万的人们观赏。许多人为了一睹酥油花的丰彩,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塔尔寺参加灯会。  


  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之一。它是用各种色彩艳丽的绸缎剪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然后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因此有明显的立体感,看上去,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内容大都取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塔尔寺的堆绣制作精细,构图生动别致,色泽繁富绮丽,为美术界所称道。
 
  壁画,是各个殿宇墙壁上绘画,它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质矿物,因此具有色泽鲜艳,经久不变的特点。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因此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画面构想巧妙,布署适然,色调和谐,工艺精湛,手法细腻。   


  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 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阳光之下,金光灿烂,光彩夺目。


  小金瓦寺又名为※※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即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


  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


  小花寺又名长寿佛殿,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种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清洁优雅。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其外形为二层代檐廊重檐歇山顶、屋顶四角翘起,斗拱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


  法会

  法会意为祈祷,是一种宗教佛事活动。塔尔寺每年举行四次大型法会和两次小型法会。在四次大型法会期间,最隆重盛大的佛事活动是“跳神”,“晒大佛”和大型酥油花展。



  农历正月十四 午间 跳金刚怖畏※※

  农历正月十五 上午 举行浴佛(酥油花展)

  农历正月十五 晚间 大型酥油花灯展览

  农历四月十四 午间 跳金刚怖畏※※

  农历四月十五 上午 晒大佛

  农历四月十五 下午 跳马首金刚※※

  农历六月初七 上午 晒大佛

  农历六月初七 下午 跳金刚怖畏※※

  农历六月初八 上午 转经佛(转寺院外围一周)

  农历六月初八 下午 跳马首金刚※※

  农历九月二十二 全天 开放所有佛殿拜佛

  农历九月二十三 午间 跳马首金刚※※舞  


  跳神
  跳神(即跳法王舞)是一种配乐舞蹈形式的佛事活动。清康熙57年(公元1718年),塔尔寺第二十任法台嘉堪布时,七世※※授意:“须建立一个跳神院,由舞蹈师教习舞蹈音乐,并建立跳神制度”。同时赐予文武※※面具三十九副及舞衣和法器等。从此建立了四次大型法会时举行跳神(即跳坎)活动的跳神院(俗称社火院)。其意义是佛※※修习正法时,为消除内、外、密三方面的邪见,逆缘,消灭危害佛教和佛※※的邪魔外道,便通过跳※※神舞来释解。跳神内容,武的方面有男武士舞,女武士舞,男怒神舞,女怒神舞;文的方面有和静舞,教内舞,密咒舞,专一性舞;忿怒方面有微怒神舞,甚怒神舞等,共有360种舞蹈。


 


  塔尔寺攻略:

  交通:从西宁到塔尔寺,由位于西宁西侧的体育馆隔壁的小西门汽车站和城西的纸坊路汽车站都可以搭乘公共汽车到湟中县,随时发车,票价5元/人。由汽车站向北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僧院的门口。若是包车20元,可以乘坐4个人。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5时。

  注意事项:塔尔寺内不允许游客拍照。

  餐饮:寺院附近有很多餐馆,一般一大碗蔬菜面条差不多几元钱。

  住宿:朝圣者旅馆、塔尔寺旅馆都可以入住,后者相对更舒适一些,位于寺院入口处的左边。


 #p#

  第三站:青海湖

  早上7:00和北京的朋友们会合,吃了早点,一路无话,直奔西宁;G109路况不错,中午时分到达塔尔寺,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匆匆转了一圈,在当地吃了“面片”就接着上路,到青海湖的时候,天色阴沉。



青海湖概况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藏语称“库库诺尔”,意为蓝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北纬36°32′~37°15′之间。有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环绕,湖面海拔3195米,面积4473平方公里,40多条支流汇入其中,湖水蓄水量1050亿立方米。


  湖区处于几个构造单元的交汇地带。东南部属加里东期的南部祁连山槽背斜,东部和东北部属前震旦纪的中祁连槽背斜,南缘为华力西—印支期的青海南山槽向斜,西南面与柴达木台块和北昆仑槽向斜东端相连接。湖盆于中新生代由断块陷落成为内陆断陷湖。


  青海湖盆地为祁连山系内部一大型山间盆地。湖区北部和东部的大通山(平均海拔约4300米)和日月山均为祁连山脉东南延伸的分支。日月山由北而南可分为同宝山(4025米)、日月山(4389米)和野牛山(4823米)3段,为青海湖与湟水流域的分水岭。青海南山位湖区之南,自西而东亦可分为3段:西段由宗务隆山和茶卡北山 组成,为湖区与柴达木盆地的分水岭;中段的塔温山为湖区与共和盆地的界山;东段在倒淌河乡的瓦里贡山以东,组成湖区与贵德盆地的分水岭。


  青海湖流域是一个四周群山环绕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南旁青海南山,北依大通山,东靠日月山,西临阿木尼尼库山,海拔范围3194-5174米,总面积29623.4144平方公里,地理范围东经97°50′~101°20′之间,北纬36°15′~38°20′之间。行政区划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吉尔孟乡、泉吉乡、伊克乌兰乡、沙柳河乡、哈尔盖乡、三角城种羊场、青海湖农场和黄玉农场,海晏县的青海湖乡、甘子河乡、托勒乡、金滩乡、银滩乡、哈勒景乡以及公共草场和特殊用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的天棚乡、江河乡、关角乡、舟群乡、织合玛乡、快尔玛乡、阳康乡、木里乡、苏里乡、龙门尔乡、生格乡;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倒淌河乡、江西沟乡、黑马河乡、石乃亥乡、湖东种羊场和切吉乡、英德尔乡、恰卜恰镇的一小部分。


  地质结构

  青海湖为构造断层陷落湖,系第四纪早更新世时形成,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属于外流淡水湖,外泄于湟水,与黄河水系相通,至13万年前,由于中更新世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裂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裂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晚更新世气候湿润、补给水量增多,水体扩大,氯离子含量0.001-0.019%,是标准的淡水湖。青海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


  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1955~1988年湖水水位每年平均下降约10厘米。现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4%。


  湖周山地山麓地带的洪积扇、洪积阶地及入湖河流阶地相当发育。滨湖地带分布有多条新、老环湖堤。湖东甘子河口到海晏湾以南分布有金字塔型和新月型沙丘群。


  湖中耸立岛屿6座:即蛋岛、鸟岛、海心山、新沙岛、老沙岛和三块石岛。在黑山的东南延线上是蛋岛、鸟岛 和海心山,前两者基岩与黑山同为下古生界变质岩,以水下浅滩相连,分别高出湖面7.6米和32米,面积则分别为0.11平方公里和0.46平方公里。海心山位湖心偏南,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缘整齐陡立,有三级浪蚀阶地,与鸟岛间以断续沙岗和暗礁相连。两者均为中、晚更新世后断块抬升露出水面的湖中孤岛。湖东有新老两沙岛。老沙岛为湖中最大岛屿,面积约11平方公里,高出湖面113米,是湖中沙垅出露水面后经风沙堆积而成。湖西南的三块石岛为湖区诸岛中最小者,由七块三叠统灰岩礁 石组成,实属宗务隆山向湖的延伸部分。


  全新世以来,水位下降,湖面缩小。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位年均下降0.10~0.15米,蛋、鸟两岛已于1978 年起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湖东老沙岛之南已出现一新沙岛。湖滨东缘还出现了两个脱离母体的子湖──尕海和耳海。前者位东北部风沙堆积区,与湖区以沙丘相隔;后者位东南湖湾,以湖堤和沙滩与湖分隔。


  气候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1)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2)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3)水分: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年蒸发量为降雨量的 3.8 倍左右。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4)大风和沙暴: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5)水温: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6)冰情: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水体情况

  青海湖湖水储量742亿立方米,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少。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


  近1500年来湖水因气候干旱以及湖区农牧用水增加,湖水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9厘米,但这一时期内又有若干小的丰水期。至20世纪50年代,湖水下降进入一个急速期,每年平均下降增至近10厘米,鸟岛成为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恶化,而湖水的换水周期长达20年,水资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青海湖流域地下水静储量约119.3亿立方米,其中湖西区42.9亿立方米,湖北区40.3亿立方米,湖南区16.8亿立方米,湖东区6.5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3.0亿立方米,仍以湖西区和湖北区占优势,各达6.95亿立方米和4.07亿立方米。


  流域河流

  青海湖流域面积296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47平方公里,占15.3%。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300-400毫米,丰水年来水量约50亿立方米,枯水年来水量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12亿立方米。早些年,流入青海湖的淡水河流共有 108 条,如今入湖河流仅剩5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黑马河、倒淌河等。由于气候变暖、干旱以及农田灌溉用水增多等因素,入湖水量明显减少。目前,青海湖周围 85% 的河流已经干枯,其中较大的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黑马河也时而断流。


  生物资源

  青海湖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颇为丰富,且独具特色。


  区域内共有鸟类189种,其中繁殖鸟114种(包括留鸟53种和夏侯鸟61种),属于古北界青藏高原特有种或仅分布于青海境内的9种。兽类36种,分属6目(食虫目、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兔形目和啮齿目)15科,包括有经济价值的18种,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的10种。两栖动物2种。爬行动物3种。以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24种。


  青海湖区水域有各种鱼类6种:青海湖裸鲤(湟鱼)、硬刺高原鳅、隆头高原鳅、甘子河裸鲤、斯氏条鳅、背斑条鳅。其中前3种生长在青海湖中,青海湖裸鲤占有绝对优势,占资源总量的95%以上。据测算,青海湖裸鲤资源量为5万吨。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入湖水量减少,捕捞量大,使鱼资源量萎缩,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94年国家将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倒淌河】东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蜿蜒四十多公里。这是一条从东往西流的河,名为倒淌河。关于倒淌河的传说,人们众说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东,汉族民间千百年来的说法是: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湖中含有近万种矿物是我国无机盐工业的重要宝库。盐类形状十分奇特,有的象璀灿夺目的珍珠,有的象盛开的花朵,有的象水晶,有的象宝石,因此才有珍珠盐、玻璃盐、钟乳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蘑菇盐等许多美丽动人的名称。游客在此即可观赏盐湖风光,又可参观机械化采盐作业,通向湖心区的小火车是深受游客欢迎的乘载工具。


  【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地势最低的断线盆地,地理环境以干旱为特征,地貌由周边向中心依次呈现高山、风蚀丘陵、戈壁、沙漠和湖沼五个环带状结构。境内主要旅游景区有察尔汗盐湖及“万丈盐湖”、南八仙、大风山一带的雅丹地区、德合哈柏瀑布、达布旦温泉、茶卡柯柯盐湖、巴隆国际狩猎场等,是观光、狩猎和民俗考察等旅游活动的好地方。



 #p#


  青海湖的传说


  汉族传说:青海湖本是一眼神泉,当二郎神杨截奉旨讨伐孙悟空时,敌不过那根如意金箍棒,只好逃到昆仑山下的这眼神泉边解乏,架了口罗锅用三块白石顶着烧火做饭,却忘记取水后盖好神泉的盖,刚把盐撒到锅里,泉水已溢成了一片汪洋,情急之下,他顺手抓起了一座山压在神泉上,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青海湖和湖中的海心山,支锅的那三块石头,就是现在湖中的三个小岛,因撒进锅里的盐和水混在一起,所以湖水是咸的。又说很早以前,东海老龙王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是北海王,二儿子是东海王,三儿子是南海玉,惟小儿子元海可去,老龙王想凭借自己力量造一片大海,于是来到青海草原,看到这里广阔无垠,风光迷人,于是汇集了108条河的水造就了偌大个西海,让他的小儿子当了西海王,这西海就是青海湖。


  藏族传说:很早以前,千里草原上只有一眼清泉,一块石板盖在其上,泉水长流不溢。周围居住的放牧百姓,饮水后必须把石板盖好,否则将会大祸降临。有一年,吐蕃王朝宰相隆布嘎尔父子逃亡来到这里,儿子饮完水忘记盖石板,泉水便汹涌奔泻出来,越来越大,千里草原变成了汪洋大海,成千上万牧民被海水淹没。此事震憾了天神,天神将印度赤德山岗的峰头搬来压住了海眼,青海湖和海心山就这样形成了。


  蒙古族传说:古时青海湖美丽而宽广,但这里的部落头人肆意欺压百姓。有个叫库库淳尔的英雄,解仇释怨,除暴安良,才使各族群众团结和睦,亲如一家。他死后被天帝封为团结之神,保护善良,从此蒙古族称青海湖为“库库津尔”(即库库诺尔)。


 


  青海湖祭海


  青海湖最盛大的活动,就是每年农历7月15日举行的祭海。早在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曾赐封西海之神为“广润公”。北宋仁宗庆历元年又加封“通圣广润公”,实行遥祭。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四川提督岳钟琪在青海追击罗卜藏丹津的属下,因找不到水,便祷求西海神赐水,果然从地底下挖出水来。岳氏认为“青海神显灵”,上奏朝延,要求封神例祭。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三月诏封青海“水神”为“灵显宣威青海神”。大规模的具有政治含义的祭海活动起于清代。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开始,正式规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祭海并会盟。并且由清朝政府派人或由西宁办事大臣主持进行。

 
  祭海会盟的场面宏大肃穆、隆重热烈,由最初的蒙古族各旗王公及百姓参加,逐渐发展到蒙古族各旗王公、藏族各部落千百户和蒙藏百姓共同参加。民国时期,附近的※※和汉族群众也参加进来,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盛会。



  祭海时向海神供奉整牛、整羊、五谷、果品、洒、哈达等,祭桌上托着红蜡烛,后边陈列着龙旗、御杖。祭礼开始后,奏乐迎神、唱颂歌、宣读圣旨。民国时改为读孙中山先生的“总理遗嘱”,诵读祭文,然后行礼、鸣礼炮,最后将祭品投入湖中。盛大宴会之后,蒙古族王公、藏族千百户参加会盟,会上宣读中央政令、评断调解部落之间的纠纷、商议有关事宜。
祭海会盟历时三、四天,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和娱乐活动,届时青海湖畔悬灯结彩,人欢马叫,人流如潮,帐篷如云,各民族百姓竟相参加。现在,青海湖“祭海”已成为当地开展民俗旅游活动的一大盛会。


 


  青海湖特产


  青海湖裸鲤俗名湟鱼,也叫无鳞鱼,英文名Gymnocypris przewalskii ,学名普氏裸鲤。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 是一种杂食性的底栖冷水性无鳞鱼,耐盐碱能力很强,适宜生长温度在13-15度之间。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或幼虫和钩虾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型高原鳅或水生植物碎片。


  湟鱼属中型鱼类,每尾约一斤左右,较大的五至六斤,最大的可达十多斤,肉质肥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都很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鱼体含脂肪百分之十点二三,含蛋白质百分之十八点五八,属上等鱼类。它同泰山的赤鳞鱼、富春江的鲥鱼、洱海的弓鱼和油鱼,并称我国五大名鱼。 湟鱼原产于黄河流域,所以酷似黄河鲤鱼。它的祖先是有鳞的,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几乎全身裸露的鱼类。青海湖盛产惶鱼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1746年的《西宁府新志》。1938年,孙健初记述青海湖地区地质时写道:“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湟源一带居民,乘暇前往,以手捕获,干之以待出售。”每年3月下旬,湖面的坚冰刚刚消融,几乎清一色的湟鱼,就开始成群结队地游向与青海湖连通的淡水河。它们溯河而上,排卵受精,繁衍后代。6月正是产卵盛季,在湖西北的布哈河口附近,密集的湟鱼,大都1尺左右长,争着进入河道,堵塞在那里,真是多到“牦牛喝水踩死鱼”的程度。鱼儿相互追逐,通过浅滩时,背鳍露出水面,恰似千帆竞发。捕鱼季节,一网最多可拉到5万斤,最高年产达到2.3万多吨。由于对高寒地带的湖水有良好的适应性,且耐盐碱,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向气候寒冷、高盐碱性的湖泊及养鱼池引种驯化的主要鱼种,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引种驯化鱼类。


  青海湖为青海湖裸鲤的主要分布区,占青海湖鱼类全部资源量的95%以上。青海湖裸鲤在克鲁克湖和托素湖中也有分布,但在尕海湖中不能生存。


  在海心山和鸟岛之间方圆十五公里,水深约二十米左右的范围内,因食料丰富,湟鱼比较集中。湟鱼的天敌主要是鸬鹚、鱼鸥和棕头鸥;条鳅和端足虾类也经常袭击鱼卵。由于大量捕捞,湟鱼贮量已大为减少。据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概算,目前青海湖湟鱼资源仅五万吨,每年持续产量约为四千至五千吨。


 大量开发青海湖的湟鱼资源是在一九五八年以后。一九三八年我国地质学家孙健民在考查青海湖时写道:“水中饶有鱼类,色黄无鳞……仅有湟源一带居民,乘暇前往,以手捕获,千之以待出售。”据记载,每年夏季青海湖水上涨时,随水溢至岸上的湟鱼多达千百万尾。当地人拾取后,将鱼腹剖开,去其肠渣晒干(俗称“干板鱼”),运至各地销售。冬季湖面结冰,附近居民有凿冰钓鱼(名曰冰鱼)的习惯。只要在湖面上凿个冰窟窿,有些鱼便会自动跃出冰洞,可见湖内湟鱼之多。开始大规模机船捕鱼,夏季一网可打五万斤,冬季凿冰下网,也能打鱼万余斤。由于当地群众过去不食鱼,也不捕鱼,所以湟鱼见人不惊,几乎随手可捉。据了解,不吃鱼的原因有二:一是受佛教戒律的限制,只食牛羊等蹄为双趾之兽类,对非蹄或有爪动物均不吃。二是传说中的鱼为龙之同种,如有伤害必起大风雨,殃及账房人畜,故藏族同胞不但相戒不食,并且还买鱼“放生”(放进湖里)。这些习俗为湟鱼的自由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青海湖攻略


  交通: 西宁到青海湖的旅游车每天早上6点半从火车站发车,西宁到鸟岛的班车每天早上7点45分从长途汽车站发出(长途汽车站位于火车站南250米处),沿途可观赏,拍摄日月山。青海湖。草原,幸运时还能见到雪山.油菜花等美丽风光。车票价格为班车25元,旅游车35元。租车在环湖路上旅行价格较贵,可选择骑自行车,步行和搭便车。


  餐饮:到牧民家可喝到地道的奶茶,因为牦牛奶是现挤的。请不要食用青海湖里的湟鱼,它是国家保护动物。沿途有清真饭馆和汉族饭馆,经济餐建议吃清真的牛肉面和汉族的面片汤,每碗5元;也可吃手抓羊肉和卤煮肉品。


  住宿:如果不想住在牧民家,沿途,小镇都有小旅馆,价格15元一30元不等,151渔场、鸟岛.西海有不错的宾馆,价格一年四季浮动,夏季标间一般在120元—200元之间。青海湖海拔3200米,一般不会引起高原反应。但是,当地气温要比西宁冷许多,尤其遇上刮风的天气.气温更低。所以,即使在夏季,临行前也应准备一些稍厚的衣服,春、冬两季。更需多带衣物。那里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去鸟岛旅游,考察、拍摄需带好防紫外线用品。如墨镜、防晒霜等。


 


#p#

  第四站:都兰

  中午在黑马河的小饭店打发了午饭后就上路,翻橡皮山,过茶卡盐湖,越海拔3672米的旺朵秀垭口,来到小城——都兰。


 


  都兰简介


  都兰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沙漠,交融的河流胡泊,交替印入眼帘。都兰曾是西羌先民的主要驻牧地,也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吐谷浑王国的主要活动中心区,所以都兰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文物遗址、土谷浑、吐蕃古墓葬众多,讲述着高原古国的兴衰。


  【位置面积】 都兰位于州境东南部。面积:50000平方千米(简册);48392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03年底人口5.3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


  【地形气候】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境内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乌苏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7℃,年降水量179.1毫米。


 


  茶卡盐湖


  茶卡盐池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部边缘,乌兰县茶卡镇南侧。北依巍峨的完颜通布山,南靠旺秀山,东濒茶塘盆地,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天然盐湖。

   

  茶卡是蒙语,意为“盐海”。茶卡盐湖的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香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湖水属卤水型。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东南岸有长十几公里的玛亚纳河注入。其它注入盐湖的水流很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该盐湖为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盐湖中景观万千,有采盐风光,盐湖日出,盐花奇观等,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茶卡盐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汉时期。《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清乾隆二十八年已定有盐律。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解放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开发出加碘盐,洗涤盐,再生盐、粉干盐等十多个品种,每年生产几十万吨优质原盐,除供应青海各地外,还畅销全国20余个省区及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


 


#p#

  第五站:格尔木

  穿行在一马平川的青藏线上,除了不停和瞌睡做斗争以外,由于车速过快,俺们的陆巡居然开始“高原反应”——开锅了!在这荒郊野外的茫茫戈壁上哪里去找水?无奈只能把副水箱的剩水补充回去应急,就这样一路开一路停,熬到格尔木。


 


  格尔木攻略

  交通:主要依赖出租车,市内一律10元。
  另外,在青海所有长途汽车线路上都存在有国营和私营的竞争,通常私营的汽车比较便宜,甚至还可以讨价还价;但是国营的汽车比较安全,而且能够准点发车。

  餐饮:格尔木城里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在格尔木宾馆前马路的对面,往南走几分钟,有一个很好的川味酒店,酒店窗户上写有英文,但是没有英文菜单。一定要尝尝“宫爆鸡丁”。
  说到西部特色的饮食,不能不提到新疆饭店,那里美味的大盘鸡,是我吃过的最好一次。

  住宿:格尔木只有一家星级宾馆,即格尔木宾馆(昆仑路157号,Tel:412066)。宾馆分为两部分——档次较高的宾馆(1号楼)和价格相对低廉的政府招待所(2号楼)。从火车站坐中巴只要1元,如果打的最少5元,最多不超过10元;如能坐到三轮的,那只要3元就可以了。格尔木政府招待所双标间有70、80元两种价格(均含早餐),有淋浴,但热水在凌晨1:30到8:00之间是停止供应的。房间内可打长途电话,但要收押金和10%的服务费。格尔木宾馆房价分为1楼88元/双标;二楼108元/双标。其它服务都和2号楼一样。格尔木宾馆对门就是农垦宾馆,条件比格尔木宾馆要差一些,价格自然也就更便宜一些。


 


  玉珠峰

  玉珠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



  玉虚峰

  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珠神女居住的地方。传说,当年玉皇大帝见昆仑山雄伟高大,气势轩昂,景象万千,且离天庭很近,便在昆仑山顶修建了一座轩辕行宫。玉帝的妹妹玉虚得知后,很不服气,说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 ,不仅占了天上,还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据为已有。玉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让给了玉虚。玉虚便在这座山峰上为自己修筑一座冰清玉洁、俏丽奇美的行宫,而且经常带着众姐妹到此游玩,所以,这座山峰就叫玉虚峰。


 

#p#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昆仑山南麓长江北源地区,与新疆维※※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及玉树州的曲麻莱县接壤。地理位置在东经89°30'-95°05',北纬33°02'-36°30'之间,南北宽约280公里,东西长200-400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核心区在34°40'-35°50'N,89°30'-92°30'E之间,面积约2.55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蒙语为“青色的山梁”被誉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青公加”。整个保护区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低4200米(红水河峡谷,又称豹子峡),最高海拔6860米(青新峰,亦称布喀达坂峰或莫诺马哈峰,青海省第一高峰),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年平均气温-4.4℃-10℃,最低气温-46℃。


  可可西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自然环境严酷,气候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生产和生活,因而保留了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土壤为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土和高山寒漠土三种地带性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有草甸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等、区内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冰缘植被,少量分布有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等植被。有高等植物210余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新生女娄菜、唐古拉翠雀、线叶柏蕾荠、双湖含珠荠、马尿泡、唐古拉虎耳草、二花棘豆、短梗棘豆、昆仑雪兔子、黑芭凤毛菊、芒颖鹅冠草等,垫状植物资源特别丰富,有50种,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动物区系组成简单,但种群密度大,数量较多,有哺乳动物23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1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雪豹,二级保护动物盘羊、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兔狲、石貂、豺,省级保护动物藏狐等;鸟类48种,其中青藏区种类18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大鵟、秃鹫、藏雪鸡、大天鹅、省级保护动物斑头雁、赤麻鸭、西藏毛腿沙鸡等;爬行动物有青海沙蜴;鱼类有裸腹叶须鱼、小头裸裂尻鱼等6种,均为高原特有种。还有一些昆虫和水生低等生物。经济意义较高的水生物有卤虫等。本区特有的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物种,而且也为世界所瞩目,无论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被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


  可可西里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西部和北部是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区内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7个。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544.5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可可西里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矿化度较高。 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著名的有布喀达坂冰帽冰川,马兰山冰川、岗扎日冰川等,是“中华水塔”的宝贵冰川。本地区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冻帐、石林、石环、多彩的高原湖泊,盐湖边盛开的朵朵“盐花”,以及现代冰川下热气蒸腾,水温高达91℃的沸泉群等,有机地组成了其他地区所不及的本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乌兰乌拉山末端长达2000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于开展地质、古地理、古生物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可西里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铅、锌、铁、石英、玉、煤、盐等。


 


  长江源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一些外国的专家学者,还把它与地球的南北极相提并论,称之为“世界第三极”。长江的发源地就位于这“世界第三极”的腹心。


  它西起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兰乌拉山,东到巴颜喀拉山,北界昆仑山,南到唐古拉山,自西而东,长约五百公里。由北向南,宽约四百多公里,海拔平均在五千米上下,是一块自西向东倾斜状的高平原。


  长江源地区即指长江上游通天河的楚玛尔河口以上的源流地区,流域面积约十一万平方公里(也有学者把玉树巴塘河口以上称为长江河源区,面积14万平方公里)。这里雪山绵亘,冰川蜿蜒,湖泊广布,沙丘起伏,泉群出露,沼泽连片,冻土成带,水系发育,河川众多。从空中俯视,水系分布形态,活象一条金鱼尾巴,也象一把打开的折扇,可以称为“扇形水系”。有些河道水系散乱,互相交织,时分时合,极似少女的辫子,又可以说是“辫状水系”。在这庞大的水系当中,沱沱河、楚玛尔河、当曲是三条主要水流。


 


  楚玛尔河大桥

  楚玛尔河特大桥位于青海省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南部边缘,全长2565米。是青藏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同时也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通道,大桥的78个桥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通过。


 


  五道梁

  青藏公路3007公里处的五道梁。俗话说:“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


  这里的海拔是4665米,还没有昆仑山口高,比5010米的风火山口和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更是矮了很多。但由于这一带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空气中含氧量很低,一般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难的地段。通常认为如果能安全度过五道梁,唐古拉山口问题就不大了。


 


  风火山口

  传说当年孙悟空保护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经路,路过火焰山时实在无法翻越,只好向铁扇公主借扇子灭火。铁扇公主不肯借,两人打了起来,铁扇公主用扇子煽起漫天大火,结果把孙悟空的虎皮裙烧着了。孙悟空急了,一个筋头翻到了昆仑山。这时,一块着火的衣裙从空中掉到了风火山。由于这里风很大,风助火威,把山上的石头全烧红了。后来,人们便给它起了名字叫风火山。


 


  长江第一镇—沱沱河沿

  由青藏公路84道班继续南行44公里,就到了位于沱沱河右岸的沱沱河沿。沱沱河沿海拔4533米,是青藏公路昆仑山口至唐古拉山口路段中海拔最低的地方,因此也是江源地区气候较好的地方。它北距昆仑山口259公里,南距唐古拉山口192公里,其间虽有不冻泉、五道梁、雁石坪、温泉、唐古拉等居民点,但规模都远不及沱沱河沿。因此,以沱沱河沿为中心,半径300公里的广阔高原上,唯有沱沱河沿是少数居民点中最大的,如果从长江源头顺流而下,它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万里长江第一镇了。


  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它是长324米;宽11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


  沱沱河从这里继续向东,到囊极巴陇时与当曲、布曲、朵尔曲汇合,它经过375千米,在这里形成宽30多米的大河,从这里起它的名字叫通天河。


 

#p#

  第六站:沱沱河

  沱沱河,又名托托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5500米。这里有庞大的雪山群,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共有20座,永久雪线高达5800米,群峰上有40条现代冰川和许多冰斗。


  我们一大早从格尔木前往藏北的路上,越过许多条河,出名的有格尔木河、昆仑河、楚玛尔河和通天河,傍晚时分,车子在沱沱河边停下。这时太阳刚开始下山,我们不顾一路的艰辛,赶紧登山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上拍日落。这便是万里长江的正源沱沱河,这河发源自30多公里外的各拉丹冬雪山,是由冰川溶水汇成的溪流。沱沱河的日落从晚上8时一直到晚上9时,晚霞在不停变幻,美丽得让人目瞪口呆!




#p#

  第七站:当雄

  由佗佗河至那曲,中途经过雁石坪、温泉兵站,便到了青藏公路的最高点——海拔5800米的唐古拉山口,接着是入藏后的第一个城镇——安多,整个行程418公里。蓝天、草原和牛羊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翻过唐古拉山后就告别了青海正式进入西藏。



天地悠悠,唯我独摄



美不胜收



 

#p# 

  第八站:纳木错

  纳木错,闻名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2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处约33米以上。纳木错藏语为"天湖"之意,蒙古语称"腾格里海"。位于藏北高原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峰北麓,西藏自治区当雄和班戈县境内,介于北纬30°30′~30°35′,东经 90°16′~91°03′。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闲游湖畔,似有身临仙境之感。 


 


  清晨,湖面霭霭茫茫,周围群山若隐若现,太阳升起,云消雾散,清风拂面,浩瀚无际的湖面荡起涟漪,真似慈祥的仙女,手挥素巾注视着来人,这时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晰,牧场一片浅绿,山体红黑间杂,峰顶白雪皑皑,主峰如一个威武战士守护着纳木湖。高原气候瞬息万变,时而狂风大作,时而乌云盖天,风雪过后,湖面依然波光粼粼。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们传说他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扎西半岛位于湖的东侧,象是湖岸伸入湖中的一只拳头,远远望去,它是个小山包,由于山包中间明显裂开,人们说它是个睡佛,短的一段是脑袋,长的一段是身子,腿侧伸入湖中隐而不见。其实,这是个由石灰岩构成的约10平方公里的半岛。由天湖水侵蚀,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瘤钟乳石。岛上到处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间还有自然连接的石桥,岛上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实属奇观。 



  纳木错是第三世纪末和第四世纪初,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三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几百年来,无数人虔诚地来到纳木错,不为游览,只为转经。羊年转湖,马年转山,猴年转森林是佛的旨意。纳木错是身、语、意之圣地。如果能绕湖而行,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功德,并舍去恶习及痛苦,最后获得正果。为此,吉祥将转身之圣地冈底斯定为马年,转语之圣地纳木错列为羊年,转意之圣地杂日山定为猴年。每逢羊年的萨葛达瓦节期间(藏历4-5月),这时纳木错附近的恰催寺、扎西多切寺、谷穹寺和多加寺会变得香火缭绕、热闹异常,转经人群像一条流动的河,滔滔不息。由于湖面太大,湖边地形复杂,转一圈常要20-30天,最壮的小伙子也得跑10天,所以大家都用转扎西半岛来代替。据说,围着扎西半岛转7圈就等于转湖一周。



  纳木错攻略

  交通:没有交通车去纳木错。许多旅行者结伴租车去,找辆中巴,包两天来回1500元,到YAK或八廊学旅馆的告示栏找伴;或者可以搭巴士去,可在Kirey旅馆前搭小型巴士,后者较便宜且方便,早上7点出发,但在前一晚应先去Kirey旅馆问问清楚,有时情况不定。


  餐饮:早有美食传闻的地道的藏家酸奶,可是美美的一道地地道道的藏餐。


  住宿:许多旅行者都会结伴到湖上过一夜,可以看看清晨和黄昏的纳木错。有土屋可供住宿,顶多能住九人;也可住在当雄兵站、※※定居的土围子,10元/人,当地人很热情,地上铺棕垫,晚上很冷,取暖用的牛粪只能批发,10元/袋。


  

#p#

  羌塘草原

  距拉萨以北约320公里的那曲地区,是西藏面积最大的一个纯天然草原,又称羌塘草原,或藏北高原。"羌塘"意为北方广阔的平原。羌塘草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长约2400公里,宽约700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形地貌多变,草原、高山草甸、戈壁、湖泊、山川遍布其间。为极地高寒气候,人迹罕至。 


  羌塘,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牧民们在这儿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贯穿南北。 


  羌塘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独特,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并因其特有性和生态脆弱性而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目前保护羌塘草原包括鸟类在内的珍稀动物,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项目。区内被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藏羚羊、野牦牛、雪豹、藏野驴。藏原羚、黑颈鹤等30余种。虽然这里的动物种类相对贫乏,但动物的种群数量大,特有种群多,如藏羚羊数量约有4万只,野牦牛有1万多头,藏野驴有3到4万头之多。这个动物的王国,也是人类文明应该守护的一片净土。 


  羌塘草原,山高云淡,天地开阔,空气清新无任何污染,牛羊成群尽撒其间。每年的6-9月是羌塘草原的黄金时节,草原上盛开着繁星一样的各色小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一朵朵白云似的帐篷把绿色的草原点缀得更加美丽壮观。帐篷是这里的一大景观。除了古老的牦牛帐篷,还有红、蓝、黄、绿、白五色相间的尼龙帐篷,五彩缤纷,其形状各异,许多帐篷顶上飘挂着五彩缤纷的风马旗。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牧民的节日盛装,特别是少女和中年妇女的穿着,她们大多着华丽昂贵的藏袍,头上、颈上、手上、腰上到处挂满了饰品,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尤其是在每年夏季七、八月热闹非凡的恰青赛马会上,不仅有激动人心的跑马射箭比赛和马术表演、赛牦牛等多种民族体育竞赛项目,还有前来助兴的各种歌舞表演和盛大的物资交流活动;像珍珠一样撒落在草原上的顶顶帐篷,像金子般清脆亮丽的阵阵歌声……整个羌塘草原的骁勇与彪悍完完全全地展现在白云和蓝天之下,这是独具藏北风格的民族风情和令人陶醉的高原草原自然风光。



天路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
象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p#

第九站:拉萨

来到圣城,自然首先是要FB,先上8道藏餐。


【糌粑】


【羊排】


【牛筋】 


【菜蔬】


【藏红花牛舌】


【土豆咖喱】

 


【蹄花】


【香丝】

#p#

  八廓街

  八廓街是拉萨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八角街”,过去只是单一地围绕着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把它称作“圣路”。如今的八廓街既是转经道,又是一条充满民族特色的购物长廊。是一整片旧的、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城区。一栋栋石砌的藏式楼房组成的街道大都保留了原有风貌,地面铺就着手工打制的石板。围绕八廓街逛一圈,可随意挑选称心的纪念品。还可以从那一步一叩的虔诚中去感受宗教的神秘。


  八廓街临街的房子几乎都是商店,稀奇古怪的商品向人们展示了藏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与宗教有关的商品有唐卡、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念珠、贡香、松柏枝等。生活用品更是林林总总,如卡垫、氆氇、围裙、皮囊、马具、鼻烟壶、火镰、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风干肉等。各种民族的旅行商品集中在周长仅1000多米的八廓街,可谓物美价廉。


  八廓街是拉萨乃至整个藏区人文景观的缩影,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转经道,总是汇聚着来自各地的朝拜者,有沿公路磕等身长头来的,有坐卡车来的,有修行的僧侣,也有做生意的康巴。总之,在八廓街可以看到来自藏区不同地方的人们。看到不同的服饰、各异的语言。即便是僧侣,在看上去相似的服装也因教派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八廓街可以说是了解藏区的窗口,它的一切都在默默述说着拉萨的历史。


  【历史】八廓街最初只是围绕大昭寺的一条转经道,也就是“八廓”。 西藏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被视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是拉萨著名的三条转经道线路之一。八廓街上那每日围绕着大昭寺转经的人流,证实它是拉萨最为著名的“转经道”。除此之外,还有两条与八廓街呼应的转经道,那就是围绕整个拉萨老城区连同布达拉宫在内的“林廓”即外转经道,另一条则是充满着神秘的“囊廓”,就是大昭寺内的转经回廊道。 这三条转经道证实并维护着大昭寺的中心地位,寺内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佛像及圣物的殿堂,更是佛教经典中关于宇宙理想模式的现实再现,即指“曼佗罗”(坛城)这一密宗义理。 如今“八廓街”的地理概念宽泛了许多。围绕着大昭寺的周围一片街区都称为“八廓街”,是拉萨保存完好的旧城区。 


  【八角街传说】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六世※※※※仓央嘉措的密宫。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现在玛吉阿米酒馆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酒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


  【门票】自由参观,无门票。只需记住:为了尊重地方传统,请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游览八角街。


  【开放时间】既无门票,当然也不限制参观时间。但如你想避开人群高峰,独自悠然自得地饱览那极具藏式风格的小巷,那就请赶早,在各摊主摆摊前跟随早起转经的当地百姓,感受那份虔诚、宁静的感觉吧。当然,热闹的八角街更充满藏族风情。那是当地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提示】


  方向:转八廓街要按顺时针方向。


  时间:逛八廓街别太晚.因为晚上6点之后八廓街一般就变成集贸市场,以卖小日用品为主了。而且街内的小巷子岔道多。晚上很昏暗,容易迷路。


  旧货:由于某些不可知的原因,在八廓街上的摊主们坚信旧的东西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出来。所以他们经常会拿着崭新的东西说:这是旧东西。其实这只是对于价值的一种肯定,并不表明他们的判断力有任何的问题。


  砍价:在八廓街购物,一定要学会和摊主砍价。同样的一件物品,不同摊主的开价经常能相差10倍。买时多问几家,别急。不同的东西水分也不一样,要价最离谱的东西一般就是天珠,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特别优惠:根据古老的习俗,藏族摊主会对自己每天第一位买主和收摊前的最后一位买主比较优惠,并用从第一位买主那儿收来的钱在货摊的商品上拍打几下,以示招财进宝。



 

#p#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是拉萨这座雪域之都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象征,不仅闻名全国更闻名于世界。这座古代建筑艺术之杰作,这座以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旷世之宝闻名于世的宫殿,以其高贵威严的雄姿屹立在拉萨城内的红山之上。伫立布达拉宫广场翘首仰望,只见殿宇巍峨、金顶入云、曲径回廊重重叠叠。那拔地凌空的气势,那金碧辉煌的色调真如天上宫阙一般。


  “布达拉”,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所以布达拉宫又被称为第二普陀山。从松赞干布到十四世※※的1300多年间,先后有9个藏王和10个※※※※在这里施政布教。 从五世※※※※开始,布达拉宫就成为历世※※※※的冬宫,也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供奉历世※※※※的灵塔也在此处。宫中保存着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封诰、印鉴金册、玉册和工艺品、※※、医学、历史、文学书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法器等大量珍贵文物。


  布拉达宫的主体由红宫和白宫组成,光看颜色就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来。红宫居中,墙上都刷红土。白宫横贯两翼,从东西南三面与红宫衔接,墙上刷白浆。宫体主楼外观13层,内为9层,高约117米,东西长360多米,南北宽270米,建筑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1000间组成。红宫平顶上建有7个金瓦屋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历经千年历史风雨的布达拉宫巍然耸立,它不光是藏民族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西藏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的宝库;它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份重要遗产。


【布宫 晨曦】


【布宫 夕照】


【布宫 唱晚】


  色拉寺

  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色拉寺可能没有大昭寺的地位崇高,可能不比哲蚌寺的宏大规模,但有着其独特的风格。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脚。依山面河,绿树掩映,高耸的金顶在蓝天的映托下奕奕生辉,光彩夺目。


#p#

  第十站: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错,“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错”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以即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



  从拉萨去日喀则有两条道路,其中南路是原来去日喀则的老路,从这里可以路过羊卓雍湖和江孜县。从拉萨出发,过曲水大桥,往左转是去贡嘎机场,往右走就是去羊卓雍湖的道路,路的右边可以看到羊湖电站。羊湖与雅鲁藏布江相隔一山,最近处仅宽6千米,但两者的水位高差竟达800余米,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就坐落于此。羊湖电站现已投入运营,是藏南地区重要的能源供给中心。这条路一直要在盘山公路上往上爬,驱车30千米后,在到达羊卓雍湖之前需要翻越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一过山口就可以见到羊卓雍湖和远处峻峭的宁金抗沙峰。



半山腰,回首来时的路,一览众山小。


真正的发卡弯。


一个急上坡,顿生悬浮之感,犹如飞机爬升。


翻过甘巴拉山口后,映入眼帘的羊卓雍错,美的无法形容,唯有用镜头记录。


拉动镜头,近观之:风起云涌,碧波荡漾。


“贪婪”地想看清楚每一个细节。


上空滑过一只神鹰,如此悠然而自得。


住在这种神仙般的地方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p#

  羊卓雍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湖岸线总长250千米,总面积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样,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湖内分布有10余个小岛,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羊湖属低浓度咸水湖,每年11月中旬开始封冻,冰厚可达0.5米。湖中盛产细鳞鱼、西藏裂尻鱼、高原裸鲤等,储量估计达2-3亿公斤,如今这里养殖业已形成较大规模,所产的鱼不仅供应拉萨市场还远往内地销售。这里还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每逢冬季群鸟南徙至此,在湖岸及湖心岛一带,天鹅、水鸽、黄鸭、鱼鹰以及斑头雁都非常地多。从山口下到羊卓湖畔需要大约30分钟,然后可以一直沿着湖边的公路欣赏羊卓雍湖的景色。直到再开过60千米后接近浪卡子县的时候,这面美丽的镜子才会逐渐消失在你的视线之中。走这条路线,在过了浪卡子县城之后大约40千米时可以见到近在咫尺的宁金抗沙峰。 




鹰击长空



  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隔开的是一条延绵约360多千米的山脉,藏族人民把它叫做拉轨岗日山。宁金抗沙峰就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它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因此藏族人民把它叫做“宁金抗沙”,意思即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其海拔7206米,位于东经90.1度,北纬28.9度,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 



再回首,远处甘巴拉山口巍然屹立,而湖水变成了深蓝。



  宁金抗沙峰南麓的卡若拉冰川末端一直延伸到公路边不足300米的地方,因此在这里几乎没有哪位旅游者能抵抗得住如此靠近的瑰奇的冰山景观的诱惑。

#p#

  第十一站:江孜

  走进海拔4040米的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城,老远就见拔地而起数百米的宗山。1904年以宗山城堡为中心的江孜抗英故事,传诵至今。宗山城堡得以幸存,并保有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宗(“宗”相当于内地的县)政府遗迹。


  旧西藏城镇的布局,往往以宗为主体,居住区、寺院围绕宗山而建。宗政府占据山头,山下为居民区簇拥,寺庙或位于城镇的一端,或建于山腰。宗,本意为“碉堡”、“山寨”、“要塞”。古代的宗,一般为各大小酋长的驻地,至14世纪,帕木竹巴政权新建13个宗级行政机关。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西藏地方政府设有147个宗(包括相当于宗一级的卡)。在江孜即设有宗政府进行管辖,并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分封有大小32家贵族,加上以白居寺为首的寺庙集团,构成西藏统治集团的政府、寺院、贵族三大领主齐备。



【江孜宗山堡】


远眺——白居寺、宗山堡

  


  白居寺

  白居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公里,海拔3900米。藏称为“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乐寺”。


  白居寺有两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它原来属于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当、格鲁3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万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它的正名菩提塔人们倒不大提起。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其建筑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纪末至十五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且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白居寺由大殿、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



帕拉庄园

 


行进在这样的路上,伴着窗外的风景是无比享受滴


时光不知不觉间溜走了

  

 #p#

  第十二站:日喀则

  日喀则,西藏第二大城市,距拉萨约300公里,藏语将其称为“昔喀孜”,又称“昔卡桑珠孜”,意为“土质最好的庄园”。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在这里汇流,海拔3836米。此地日照时数比拉萨更长,达3233小时。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享有盛名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夏鲁寺等众多寺庙,构成了众多教派浓郁的宗教文化。



  扎什伦布寺 

  在离日喀则很远的公路上,你就能看见城西的扎什伦布寺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历经近五个多世纪风雨的扎什伦布寺,依然以它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色彩、神圣而庄严的殿宇耸立于日喀则市西面的※※山上。


  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庙。


玛尼石


佛塔


大殿


宗城堡


绝尘而去


夕照


罕见的凤尾云

#p#

  第十三站:拉孜

  拉孜,藏语意为“神山之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是西藏日喀则西部大县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穿行在雅鲁藏布江畔,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路边,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年楚河和雅鲁藏布江的交界处

 

#p#


  第十四站:岗嘎(老定日)

  老定日是距离珠穆朗玛峰最近的城镇,更多的游客选择在此分路去珠峰。如果是直达樟木的游客,也可在老定日西端4公里处的公路上南望珠峰。这一段是一道很宽的南北向河谷,珠峰就在河谷的南方尽头,直线距离100公里左右,条件是珠峰没被云雾挡住。


  相比于白坝,老定日地势更宽,水草更丰,镇周围多牧帐和畜群,散布的水面上还可见到黄麻鸭、白鸥等多种禽类。


  老定日的西部高原小镇风情很足,当地牧民穿着精犷,肤色黑,神情直露。镇内的建筑几乎是土坯平房带大院,院中最显眼的是让大铁皮箱包裹着的自来水龙头,以及到处堆着的抢占粪饼。定日居民的主居室一般有一面玻璃墙,白天会因太阳的照射热得较快。老定日的另一个特点是早晚的风特别大。



【远眺珠峰】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 “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 (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早上幸运的拍到珠峰后,我们沿着河谷继续穿行在喜马拉雅山系之间


孜布日神山


【废墟】


远远的,喜马拉雅山系一直延伸过来

渐渐的,希夏邦马峰也近在眼前了


聂拉木附近的村子 

   


富有艺术感的田块和庄稼,浑然天成


不知道是谁造就了这样巧夺天工的佳作

原帖链接:

青藏-阿里游记   

 

阿里(57)
青藏(29)
游记(185)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