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我把印度放进行囊

我把印度放进行囊

无忌论坛
我的日夜晨昏
anne
2009-03-03

【编者按】印度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印度有着怎样的人文和历史?也许只有想作者这样一个环游印度的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才能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


 

行走地图

 

第一站:印度首都德里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二站:粉城斋蒲尔(Jaipur)

        安贝尔城堡(Amber)位于斋蒲尔以北11公里处。城堡建于16世纪晚期,通体采用黄色石料,在晨曦或者日暮之时,会把淡弱的日光反射出琥珀色的奇异光泽,所以又叫做琥珀堡。琥珀堡的建造者是莫卧儿帝国的将军,他把城堡建于山颠,取易守难攻之势。城堡四周延伸出连绵的防御工事,类似于中国的古长城。几百年来,这里固若金汤,从未被攻破。
        有从风宫直达琥珀堡的公车。在印度,如果你不是从始发站或者终点站上下车,就必须练就娴熟的乘车技巧。一般来说,乘客应该在到站停稳前就开始下车,而上车总是在汽车再次启动之后。所以,停车,几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印度人习惯成自然,高高兴兴的蹦上跳下。还有人把身体悬在车外,即使车内空间并没有拥挤到那样的程度,可能他就喜欢。
        山门建在半山腰,跳车后要跟着人流爬10分钟左右的山路。进入山门后并不是城堡主体,而是一片开阔空地。空地上散散落落的站着或者坐着许多人,走累了的游客,卖水的小贩,自称无所不知的野导游。对于每一个走进山门的新人,前者视而不见,中者神色恭敬,后者则像看到猎物。用群雄逐鹿来相容野导和我之间的关系再恰当不过。我绕来闪去,至少大声说了5个NO,才被他们悻悻地目送进入检票口。检票口旁边是卡利神庙(Kali Temples)。是一座印度教庙宇,需要拖鞋才能进入。从中世纪开始,这里每天都会宰杀一只活羊献祭,这样的残酷仪式直到1980年才被废止。
        琥珀堡内设公众大厅,娱乐厅,胜利厅,镜厅,皇家园林以及土藩王和后妃们的寝宫。各处建筑通过迷宫一样的走廊相连。走廊上上下下纵横曲折,最窄处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行。据说,只有世袭的藩王才能查阅城堡图纸,因此藩王是唯一对复杂路线了如指掌的人。他知道哪条路通往哪个妃子的寝宫。
         当然,他知道,我不知道。
         在这样的迷宫中进进出出,方向感顿时无用成鸡肋。我毫无头绪也不想理出头绪。这样的旅行体验,以前在威尼斯的水巷间,在旧德里的老街中都曾不同程度的感受。非常喜欢这种无地图式的旅行。意料之中却又常常出其不意。眼前会突然现出一座华丽宫殿,也可能只是一个厕所或者一条死胡同。Wherever, whatever!
        琥珀堡与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有剪裁考究的皇家园林。印度的园林竟然也采用了欧洲的设计式样和风格,园丁把花草轮廓裁切成方圆有秩的几何图形。另一个相似点是两座宫殿中最奢华最眩目的地方竟然都叫做镜厅。在凡尔赛,镜厅是路易家族接待各国使节的地方,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合约》就是在这里签订。为了展现恢弘气势,镜厅内用一排巨大铜镜反射出后花园景色,形成视觉无限延伸的意象。而琥珀堡的镜厅是中世纪藩王的寝宫,用无数细碎的彩色宝石和玻璃镜片装饰。从这里走过,会看到墙面上反射出无数大大小小的自己。如果是在晚上,划一根火柴,就看到了满天繁星。
        继续在迷宫里漫游。突然前面本来就不宽敞的走廊被人群死死堵住。也挤到跟前,顺着他们的目光向外望去,旁边即是娱乐宫,一个摄制组正在拍电影。从人群的拥挤和他们热切的眼神,可以看出舞台上应该是比较大牌的明星。清场的工作人员似乎只负责管理本国观众,对外国游客却熟视无睹。我于是也挤到最前面,和其他几个鬼佬一起,从与摄像师相同的视角拍摄照片。女明星赤焰红裙,男明星黑裤白衣,与古堡的淡黄色背景到也十分映衬。
         只有一个镜头的拍摄任务,可是道具,灯光,音响,美工,导演,副导演,舞蹈教练,却一个都不少。而动作,表情,口型,男女演员之间的配合都要完全到位,任何细微瑕疵都会让导演NG重来。
终于拍完,大部队移步换景。我快步走到女明星身前说,我想要你的签名。能看到她的脸上一闪而过的笑容。我竟然也有外国粉丝?!她在签名边又加上一句大大的祝你好运。

     

 

坐在自家门口像雕塑一样的老妇人

 

粉红城市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风之城堡

 

放学的孩子

 

锡克族骑兵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三站:斋城普什卡

        空气中暧昧的暖风随着日落逐渐消散,远方庙宇传来的酥油香气也被稀释得无影无踪。以为这样的一天也会淡然消逝,悄无声息得像水鸟的羽翼掠过夜空。突然,静的深处,夜的暗处,闪现出许多来历不明的亮点,一阵突兀的锣鼓喧嚣也随后赶到。这是不太寻常的景象与声响。以为是梦,却又发觉不是。那是迎亲的队伍。以色列女孩说,脸上一副看你那大惊小怪模样的表情。

         朋友,一起跳舞!一个头戴花布头饰的印度青年热情的邀请我说。迎亲的队伍仿佛一块磁石,把小城所有的光和声吸引汇聚放大。浩荡的人群在普什卡的深街窄巷中缓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两个负责音效的团队。左边是西洋管弦乐队,统一的绿色制服黑色领带。右边是乡土气馥郁的锣鼓队,个个短裤小褂,露出精瘦身材。两边比武般地互补相让。你比我热闹,我就要比你响亮。主人家极聪明,除了引入竞争机制,也明白奖励机制的妙用。家族中几个年长者把一叠10卢比的纸炒夹于指缝,在空中一打,钞票碰撞空气发出干脆的响声。这么剥皮见骨的物质诱惑马上让两边同时敲得更快吹得更响。主人的排场有了,卖艺人也越干越带劲,这是典型的双赢模型。
        队伍中最活跃的是10来个俊郎青年。除了身高相貌超群,舞技更是一流。他们组成强大舞群,或者是集体舞,围成圈站成排,或者是个人Solo,扮蛇扮虎扮孔雀。他们一边跳着,一边用眼神把周围的空气充电到满格。毕竟是看着宝莱坞歌舞长大的一代,能歌善舞已经成为身体本能。我们这些临时被拉来撑场的游客则相形见绌,扭动起来更像是群魔乱舞十三不靠。好在大家脸皮厚放得开,良辰美景,每个人都应该忘掉烦恼找个理由让自己纵情狂欢彻底放松。
         一匹覆盖绫罗绸缎的白马踢踏着走在队伍最后。马身装饰的色彩那么丰富,几乎看不到纯白的本色。马鞍上端坐的就是今晚的最佳男主角。他穿镶嵌金丝的宽大白色衣裤,用缎带束腰,头上同样裹着鲜艳的花布头饰。他正襟危坐的样子,就像等待加冕的国王。
        大队人马在一个大帐前停下。到了举办婚庆的主场地。帐前的黄沙上铺了厚厚的红毯,高耸的帐门缠满了彩灯条幅和吉祥物。像是一座搭建在沙漠中的舞台,灯火已经把每一个兴奋或者幸福的人照亮。
帐子里的空间有一个足球场大小。边线处是自助餐桌。10几个大厨正在忙碌。食物极大丰富,水果,沙拉,奶茶,各种油炸小吃盛满瓦罐陶盆金器银具。
        按照印度传统风俗,婚礼所有开销都应由女方承担。从迎亲的排场和婚宴的规模可以初步判定新娘的父亲在当地应该算个中产。
        前半场区域整齐的摆放着10几排电镀座椅,都还空着。更前面的禁区位置起了一个高台,也用红毯包裹,台面上是典礼时新婚夫妇的座椅,已经升级为电镀沙发。沙发的扶手处画着老虎,描着孔雀。这显然比中国的龙凤低了一个档次,心中马上泛起一阵虚荣。
        新郎下马入帐,和亲家父母在喜帐中央落座。此时新娘仍未出现。
        在婚礼祭司(类似中国红白喜事的大了)的主持下婚礼进入第一个程序。女方家长给女婿礼金作为陪嫁。以前的彩礼大多是金银珠宝牛羊织锦,现在的陪嫁中又多了些电子设备,交通工具。大包小包,一包又一包,可以看出丈母明显的依依不舍。的确,这绝对是只赔不赚的买卖,除非他们还有一个儿子。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婚嫁时男方盈余女方赤字的现实解释了为什么重男轻女在印度比在中国更加司空见惯遍地流行。毕竟中国人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并没有触碰到经济这根神经。接受彩礼之后,新郎的下一份工作是再次跨鞍上马到新娘家接老婆出阁。新娘家离大帐不远。此时管弦乐队和锣鼓队又已重新集结,吹吹打打的成为夹道欢迎的仪仗。新娘的母亲已先于准女婿守候在自家门口,身后跟着家族中几乎全部女眷,那景象就像舍太君率领着一众杨门女将。女将们个个珠光宝气珠圆玉润,用色彩鲜艳的纱丽包裹住苗条不再的身体。
        堵住视线的那些胖女人身后突然一阵骚动,随即又风平浪静。看出我眼中明显的疑惑,身边的一个印度人解释说,按照祭司指示,新娘要佯装冲出重围与新郎见面。同样是按照祭司指示,女眷们又把她挡了回去。大家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只有自己和自己下棋的祭司一脸严肃。是,这是规矩,规矩乱不得。婚礼之前,新婚夫妇绝对不可见面,否则会给婚后生活带来不幸。
接下来的程序是新郎接受新娘家人们的祝福。为了表示这些祝福可以涵盖婚后生活生儿育女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祝福方式都各不相同。三姑喂新郎吃了几粒绿豆,六舅母在他脑门中央按上一个红点,八婆在新郎耳边晃动着一个摇铃……
        已经凌晨1点,正式的结婚典礼看样子仍旧遥遥无期。据说最正规的印度婚礼通常要持续4天时间。虽然眼前的这场婚礼已化繁为简,但仍要到转天清晨才能结束。一个婚礼搞得如此复杂拖沓,难怪唐僧要到印度取经。不见到新娘,我怎么舍得离开。同样舍不得的还有两个澳大利亚游客。我们央求新娘的哥哥网开一面,照顾一下我们这些远道来印度取经的外国游客,早就喝得不知南北西东的他痛快答应,带着我们从后门进入家中。新娘一个人坐在化妆室里,妆容浓淡相宜,披着暗红色纱丽,纱丽上描金绣银,闪耀着细碎的宝石光泽。虽然相貌略显平庸,但今晚她是新娘,这身份无法不让她出众。心满意足的走出大门,看到新郎仍在接受各种牵强附会名目繁多莫名其妙的祝福。他的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疲惫,已看不到迎亲时的兴奋与笑容。

        哥们,坚持,再坚持一下,熬过了今晚,一辈子的幸福都在等着你呢。


 

新娘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新郎

 

 

锣鼓手

 

 

掌灯人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四站:蓝色之城焦达普尔(Jodpure)

         关于手印的位置,我想通过两种方式表述。第一种,是在拉贾斯坦邦焦达普尔市梅蓝加城堡靠近城门的石墙上。换另外一种。那些手印清楚的刻印在城门左侧的墙壁上,城门上布满铁钉,是鲜花城堡最重要的防守。城堡建于蓝色之城的小山顶上,这个城市已经深入沙漠腹地,而沙漠在印度版图的西北偏北。显然经过后一种抽丝剥茧式的层层梳理,更容易在心中建立起直观的地理模型。
        举这样一个例子,是想说,当我们遇到难题,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模式,往往便会豁然开朗。另外还想说,在国外旅行时,经常会被各种毫无意义的地名人名弄得晕头转向。于是,把那些在中国人看来一长串字母的随机组合转化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生百态,不但可以使自己的记忆深刻,还能同时为别人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有的城市按照主体颜色,叫她们粉城,蓝城。有的以它最著名的旅游项目,叫她们鼠城,浴城,性爱之城。对那些很难记住的人名,就在性别前加上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比如德里的奶茶先生,你好先生。既然是旅行,就总会有告别有出发,总会遇到新的城市新的人,也就总会有冗长复杂的地名人名需要被巧妙篡改。对我而言,这从来都是乐此不疲的游戏。
        梅蓝加城堡所在地区已是沙漠心脏,此时又是冬季,但竟然能在城堡内外看到随处繁茂盛开的鲜花,多不容易,所以我叫她鲜花城堡。
         鲜花城堡是这个城市的军事制高点,安坐于城市中心的小山山颠。城市的其他建筑环绕山体而建,错落的民宅散落于山腰山谷各处。这样的城市布局和希腊雅典类似,从城市的任何角度仰望,都能清楚地看到高高在上的城堡(雅典卫城)。
         据当地人说,在城堡建造之前,那山顶原是鸟神的宫殿。被驱赶的鸟神愤怒的发出最恶毒的诅咒。让这座沙漠城市永世缺水!让这座罪恶之城瘟疫横行!果然,接踵而至的旱灾和鼠疫让眼前这座开满鲜花的城市差一点就变成印度的古楼兰。就在城市危在旦夕之时,一位苦修的圣者甘愿把自己活埋于城下,希望以自杀献祭的方式完成对城市的救赎。鸟神被他的舍己为人感动,终于收回咒语。随即,求雨的人们看到远方的天空飘来一朵久违的乌云。
        在通往鲜花城堡的山路上,看到那块为纪念圣者功德而凿刻的石碑。碑文上方是一只头顶华盖的神鸟。碑文内容详细记载了那段神话般的历史。
        从碑文处到城堡大门还有大约200米山路,却不是一条笔直的通衢大道。在接近城门的地方突然出现一个90度的拐弯。城堡的建造者别具匠心,是为防止打仗时冲锋的象群凭借惯性冲破城门而设计。为进一步加强防御力,城门的外侧纵横排列着几百枚1尺来长的铁钉,森然的布局现在看来也依旧让人感到寒冷。虽然它们的功能早已从军事转变为装饰,但在那藩王割据乱战的年代,不知多少攻城的士兵被刺穿身体,惨死于城门之下,他们是否会死不瞑目?只差一步,那座标志着古代印度最杰出建筑成就的城堡就会出现在眼前。
        走进城门,即看到城堡主体。鲜花城堡的杰出在于它是印度诸多古堡□□□□能最全面结构也最复杂的一座。首先,它由许多附殿组成,比如珍珠宫(Moti Mahal),琉璃宫(Sheesh Mahal),藏宝阁(Daulat Khana)等等。这些宫殿本身就是精美艺术珍品,无论天花板,门窗,墙壁,无不雕梁画柱色彩斑斓。其次由于城堡完全借助山势建造,虽然外表浑然一体,但内部各个宫殿却处在不同平面,通过回廊楼梯连接。这种外圆内方的建筑模式直到现在也仍旧值得建筑界人士钻研考量。
        几个特殊展室。
         轿子博物馆,收藏了藩王出宫时乘坐的各种轿子真品。最具特色的是象轿,乘坐时置于象背,前后可坐两人。轿身以狮子图案装饰,不知是因为狮能克象,还是藩王自比丛林之王,乱世之王。
         皇家美术馆,展出印度古代绘画精品。大多出自宫廷画师之手,所以内容以皇室生活为主,比如赛马,射箭,球赛,夜宴等等。画法类似于中国古代工笔国画,笔触纤细工整。颜料全部从天然植物或者岩石中萃取,能保持几百年的鲜艳而不退色。
         议事大厅。在大厅远角上方看到一连五个内置的平台。当藩王接见外国使节,或与臣子商讨国事时,后妃们可以从这些远处的平台观望倾听。待会议结束,再与藩王共同讨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这与中国的垂帘听政异曲同工。
        城堡最高处建有炮台,几十门加浓大炮护卫着这座拥有数百年起伏历史的蓝色城市。从这里向市区眺望,发现蓝城的称谓要比粉城名副其实得多。那满目的蓝色世界,在午后阳光的辉映下,甚至还有点晃眼。
        蓝城和粉城的对比,是前者胜利。但如果把视野扩至全球,用印度的蓝城和希腊的蓝城(圣托里尼)对比,则另有一番高下。印度的蓝人工痕迹明显,配色有红,黄,灰,绿,五颜六色却显得不太干净。而在希腊,蓝的旁边就只有白,那蓝白之间的世界与海色相接,与天色相连,仿佛创世时就已在那里,一晃千年。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五站:金色之城詹斯梅尔(Jaisalmer)

        金城夜晚的满目光明让我觉得这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城市。光明是文明的体现,而文明又以经济繁荣作为基础。究竟是什么机缘把曾经的沙漠荒村变成现在的富庶绿洲?翻一翻地图,扒一扒历史,希望能捕捉到一些关于金城何以荣耀的线索。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六站:鼠城比卡涅尔(Bikaner)

        鼠城是好莱坞恐怖片的经典场景。从阴沟中翻涌出无数老鼠,个个目露凶光,仿佛千万颗寒星。它们像蝗虫一样踩过那个倒霉的女受害者(通常是长得漂亮死得早的花瓶)。她发出凄厉惨叫,也让银幕前观众感同身受毛骨悚然。突然,一只毛发坚硬的老鼠正好钻进她张成“O”型的嘴里,还调皮地扭了一下屁股。裹着老鼠肥硕身体的嘴肿胀得像颗欲爆的手雷,随时随刻血肉模糊。不一会儿嘴边就只剩一截长长的尾巴,是女演员抽搐狰狞表情的特写。此时,画面隐黑。画外音仍旧不依不饶。倏地一声,已然连根没入。
        电影中万鼠奔腾的场景是由电脑合成。导演应该不知道这个世界会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的电影拍得更真实恐怖。因为恐怖来自真实。这就是印度北部城市比卡涅尔郊区的老鼠神庙(Karni Mata Temple)。
相传十四世纪的时候,湿婆派遣女神多迦(Durga)到人间救助贫疾。女神化身法力强大的女祭司,有点类似《封神榜》中下山给人看病的姜子牙。一天,一个说书人抱着死去的儿子找到女祭司,说,我深爱我的儿子,求求您,把他救活吧。女祭司找到死神雅玛(Yama)帮忙。冷漠的死神只用一个白眼就拒绝了女祭司的请求。女祭司为了※※雅玛对亡灵的控制,她把所有说书人死后的灵魂全都寄存于老鼠体内,老鼠死后,那些附体的灵魂依旧可以转世做人。如此,那些逝者的灵魂就不用再到阴间被死神控制左右。
为了不让亲人的灵魂东躲西藏,四处游荡。说书人的后代就为老鼠专门修建了这座神庙。他们相信寺院内奔跑的老鼠即是他们死去的亲人。他们也相信自己死后也会化身为老鼠到这座神庙报道。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七站:爱城阿格拉(Agra)

 

泰姬陵

       世上最美的陵墓

        爷爷是雄狮,孙子也必然强壮。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继承人沙杰汗继续巩固并扩大着祖先的基业。但他更多地被人提起却不是以政治家面目出现,而是被称作一个伟大的建筑师或者一个为爱痴狂的男人。

        公元1631年的一天,与沙杰汗同床共枕18年的结发妻子因难产而生命垂危。她对守候在床榻边的丈夫说,如果我死了,如果你仍旧爱我,请为我建造一座世间最美丽的陵墓。
好!深爱妻子的国王毫不犹豫地答应。噩耗传来,举国皆痛。当然没人比他更痛。痛苦往往是人类潜能的催化剂,这早已被古今中外无数经典故事证明。于是,在沙杰汗最悲痛的时候,一座世间最美丽的陵墓也在他心中有了雏形。亲爱的,相信我。我说到做到。

         1632年的春天,阿格拉的百姓发现有运石船在朱穆拿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日夜倾卸出白色大理石石块。不久,他们中最优秀的泥匠瓦匠花匠石匠都被国王征用。泥匠瓦匠负责把空地规划平整。花匠用四季常青的灌木和无数花卉搭配出一座正十字形花园。石匠在花园尽头的高台上砌出陵墓的轮廓。国王又找来当时最著名的雕刻家和画家,在大理石上雕刻花纹描绘图岸。
2万人工,22年时间。国王终于兑现了他的承诺。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八站:穷人城詹西(Jhansi)

 

等待晚餐的人们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九站:性城卡朱拉侯(Khajuraho)

        去往卡朱拉侯的游客,大多目的明确,去看那里遍布于庙堂之上的性爱雕塑。这种心态,就像是要去阿姆斯特丹开眼界,会让人兴奋。卡朱拉侯的性爱神庙群建造于公元950年至1050年之间。原始规模有85座,至今只剩下22座。它们最突出的美学价值即是那些雕刻于庙身上的性爱雕塑。
         最初修建性爱神庙的是当时建都于此的昌德王朝。为什么把性爱符号雕刻于严肃的庙堂之上,有三种不同解释。
         说法一。这是古代进行性知识启蒙教育的一种方式。印度男女学生向来分校而学,而这些庙宇即是男孩子们的露天课堂。什么是爱,如何做爱,显然是他们人生大书中的重要一课。
         说法二。这是为讨好雨神尹卓拉(Indra)。神话传说中,做爱是这位神仙的最爱。不知中国云雨之欢的说法是否也来源于此。人们相信,只要他们时刻惦记雨神需要,雨神就不会派遣雷公电母把他们辛苦建造的神庙损毁。
            说法三。这是古代僧侣修行的秘径。淫欲是块试金石,大欲前仍不为所动,才有资格实现涅磐和圆满。这有点类似法海和青蛇间的关系,只不过很难分清谁是主动谁是被动。
当我把这三种解释向当地人求证,他们却干脆地说,都不是。你看,除了男欢女爱,那上面还刻着男耕女织,礼仪狩猎。所有这些都是构成快乐生活的不同方面。这说法让我若有所悟。其实幸福生活并不来源于财富多寡,声名优劣,而在于人的本能是否得到满足,才能是否能够施展,天性是否能自由绽放。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十站:浴城瓦格纳西(Varanasi)

         晨浴
         俗话说靠山吃山。恒河岸边的众多营生中,有卖烧尸木料的,有卖洗浴用品的,分别对应人们的不同需求。但是死的人总不如洗的人多。每天都有至少6万人在恒河边洗集体澡,也可看成是在做团体操。若是赶上重大节日,汇聚于此的※※不下百万。所以瓦格纳西的街巷里弄间更多是售卖搓澡巾,肥皂,盥洗铜盆的店铺。也有众多纱丽店,货品齐全,五色鲜艳。印度妇女的信条是女为悦神者容,所以喜欢在洗澡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这和一般人先梳洗后打扮的顺序正好相反。
         是住在恒河岸边的毗湿奴客栈(Vishhu Rest House),这家店会被任何一本介绍瓦格纳西的旅游读物推荐。二楼有一间细长的客房,宽不足3米,却有大约20米长。推窗即可见恒河的日夜流淌。房间内并排放着12张单人床,我的床号是11。
        手机闹钟在早晨六点准时想起。赶忙摁掉,大多数人都还酣睡未醒。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常驻背包,他们已看过恒河晨裕,所以平日的作息比较规律。轻手轻脚地穿衣出门,经过长长的走道,看到6床的窗台上整齐摆放着几本中文书籍。这应该是我在印度遇见的第二个中国人。
        恒河岸边停泊着许多等客的小船。大多一人一桨。和其中一个会讲英文的船主谈好价格,他控制时间我控制路线。
        瓦格纳西是一座古老城市。按照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夸张说法,瓦格纳西比历史还要老,比传说还要老,比神话还要老,至少应该是历史加传说加神话再乘以二的年龄。
        古老的瓦格纳西被恒河水一分为二。两岸风景截然不同。西岸汇聚着所有的老街老巷,老宅老房。而东岸却像是被诅咒过的禁土,一片荒凉,只有稀疏的几间草房胡乱地搭建在沙漠之上,还看到几只乌鸦懒洋洋地飞翔。东西之间的大不同也跟印度人的习惯有关——他们喜欢在晨浴时面朝太阳初升的东方,东岸的寸草不生正好可以让视野开阔,心清目明。久而久之,城市就朝向一边发展了。
        小船在河道中央航行。如果只看西岸,会以为到了威尼斯。如果只看东岸,会以为到了撒哈拉。如果两边都看,就明白这仍是印度。她总能把极端的热闹和极端的萧条结合得恰当好处。
        此时小船正好划到前一夜看天祭的地方。一夜之间,它的身份就从万众狂欢的祭台转换成亚洲最大的露天洗浴中心。我让船夫把小船在河面上静止,安静地看这场传说中的恒河晨浴。
        时值冬天,早上依旧寒冷,我加了一件外套都不觉得暖和。可那些千里迢迢赶到瓦格纳西只为一洗方休的信徒们显然不在乎天气的寒冷,无论男女,长幼,胖瘦,都※※解带,融入这千人同浴的壮观。前面说过,女人洗澡时仍会穿着纱丽。而男人多半只剩下一条内裤。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萨度。
        年轻的小伙子最先适应冰冷的水温。他们先一个猛子扎进齐腰深的水中,然后把冷水往身上扑打,很快就有了跟恒河同样的体温。年老的妇女怕冷却不畏冷。她们撩起纱丽,先用脚趾试水,然后把身体一节一节缓慢浸入。她们是恒河岸边独一无二的风景,远远望去,霓裳艳影,仿佛到了唐朝的染坊。
        少数人站在水中虔诚祷告,双手在额前比划出各种令心境清明的手势。多数人是真的来这里洗澡。打打闹闹,嘻嘻笑笑,用树枝刷牙,用河水漱口,往彼此身上涂抹着肥皂泡。他们应该不知道,恒河水的细菌含量超过正常标准300倍。当然在如此感性的国度,哪有什么理性的数值衡量。他们相信,这河水会让他们洗洗更健康。
        顺着他们的视线向东方望去,恒河水面正雾也朦胧,烟也朦胧,分不清是晨起的雾气,还是日夜不灭的尸烟。地平线上漾着潮红,那潮红下仿佛有个胖子的圆脸使劲往上顶,不一会,就看到那宽大肥厚已经涨得通红的脸庞。

        越来越多载着游客观看恒河晨浴的小船在四周排列成阵,这景象如果让诸葛亮看到,第一反应一定是放把火烧调。从联排的船阵中伸出无数只长枪短炮。瞄准,喀嚓。瞄准,喀嚓。当然在这场战役中,没有什么人牺牲。那些被构图被取景的画面人物甚至都懒得抛个白眼。看来他们早已习惯洗澡时被人参观。
         离开晨浴台后继续在河面漫游。到了前一天看火葬的地方。身在水面,是与观景台完全相反的视角。清楚地看到这一片的河水已被尸灰染成黑色。一条狗尸在河面上漂浮,起起落落。
        恒河水面状况不断。突然听到不远处扑通一声,眼角余光扫到水面上飞起一条大鱼,瞬即落下。船夫笑着说,你今天真走运,那是恒河河豚,很少能见到。刚才那只巧克力色的是小河豚,大河豚是灰色,能长到两米。正说着,那只调皮的小河豚又从另一处水面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彩虹。
        回房间收拾背包,准备出发去下一个目的地加尔各答。日上三竿,客房内大多住客都已醒来。主动和那个中国人打招呼。是一个台湾女孩,已在瓦格纳西住满一月,正学习印度舞蹈。
        临别时,她送我一只黄澄澄的桔子。并用好听的台湾普通话叮嘱,路上一定要多多的补充维他命哦。水果不大,却是旅途中的珍贵纪念,让我从心底感到暖洋洋的感动。
        最后一次走在恒河岸边。
        印度人沐浴之后从背包中取出一个容器,往里面灌着从恒河舀上来的圣水。他们要把这一壶恒河之水带回千里之外的家乡。用它点洒沐浴,祭天拜地。
        无论那水中有多少粪便,多少细菌,多少唾液,多少骨灰,在印度人看来,那圣洁河水都是信仰,会带来无穷的力量。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浴城瓦格纳西(Varanasi)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十一站:加尔各答(Kolkata)

        加尔各答——大城已死

        加尔各答是怎样一座城市?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些评论家曾作出这样的回答:她是瘟疫是洪水是猛兽,她让人悲伤让人痛苦让人绝望,她是这个世界最悲惨的城市。他们毫不吝啬地把最吝啬的语言赠与。
        加尔各大究竟犯了什么过错,竟招惹他们做出如此悲观的评述?
        原因要从加尔各答的建市之初说起。
        在那个时候,加尔各答是日不落帝国控制中亚及远东地区的重要战略据点。英国完成对这个城市的占领,并不是通过军事化部队,而是通过一个势力无比强大的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以垄断贸易起家,后来逐步把触角伸向政治军事领域)。这家公司全部由英人入股投资。生意人久居海外,难免思乡心切。碰巧他们手中控制着这座城市的所有资源。于是,他们就像创世纪的上帝一样创造着加尔各答。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天地明亮。他们说,要有威斯敏斯特教堂,于是加尔各答出现一座圣保罗大教堂。他们还说,要有大英博物馆,于是加尔各答出现一座维多利亚博物馆。他们又说,要有海德公园,于是加尔各答出现一座梅丹公园(Maiden Park)。
        上帝创世纪用了7天,英国人创造加尔各答持续了350年。他们不仅复制了伦敦的城市轮廓,也复制了英国的成熟管理模式,科学工作方法,优质生活标准,得体礼仪规范。
        1947年印度独立,英国人撤离时带走所能带走的一切,只空空留下一个殖民城市的外壳。
        独立本是好事,可悲之处在于上台的是左翼政权。他们的政治口号是打倒一切。凡是英国人做过的都是错事,凡是英国人留下的我们都不要。让无产者管理有产者,让贫民住进帝国主义留下的高楼大厦。他们本有无数机会留住并维持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可惜。
        第一批贫民住进花园洋房。第二批贫民见无房可分,就在洋房之间搭起窝棚。设计容纳力仅为200万人的加尔各答一下子挤进600万人口。
        当那些评论家来到加尔各答,看到那些曾无限荣耀的庞大殖民建筑中走出身形卑微目光呆滞的贫民,看到马路上老鼠横行蚊蝇蔽天,看到人们当街大小便闻到屎尿气冲天的时候,就不会不被绝望笼罩。这种绝望还有一个深层原因,在他们心中预设着一座伦敦并用她作为参照,结果巨大落差挑战着承受力的极限,并最终让他们偃旗息鼓打道回府。如果,他们把在印度的游观继续深入,到那些更贫困的地方去,恐怕刚刚作出的结论会被马上推翻。原来,在印度,加尔各答可以算是天堂。
        加尔各答到底是怎样一座城市?
        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国作家兼电影导演杜拉斯拍摄了一部名为《在荒芜的加尔各答她叫威尼斯》的电影。杜拉斯说,在一个人口那么稠密、交通那么拥挤的城市,四周的建筑竟有种光怪陆离的美丽。“……她只能生活在那里,她靠那个地方生活,她靠印度、加尔各答每天分泌出来的绝望生活,同样,她也因此而死,她死就像被印度毒死。”
        加尔各答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我走过这座城市,也有了自己的答案。我的回答与前辈们遥相呼应:这个城市正在慢慢死去。
        下火车时已是傍晚,从火车站到加尔各答中心区要乘坐跨河渡轮。人在船上,看到两岸建筑的确如同伦敦泰晤士河边建筑的——倒影,是一片空茫茫的黑暗。
        光线都集中在中心商业区(BBD Bagh),那里道路开阔,老式有轨电车缓慢驰骋,两边是那种一座楼就占掉整条街区的殖民地建筑。银行,铁路局,邮局……黄色聚光灯打在楼体之间,璀璨,明亮,耀眼。恍然间,感到自己的渺小,还以为是走在伦敦的金融街上。
        根据我多年出行经验,知道城市夜晚所呈现的未必是本来面目。很多灰暗和潮湿都在城市暗角中沉睡。曾经在夜晚抵达西贡,那个以前的法属殖民地的华丽妖娆也让我产生恍若巴黎的瞬间错觉。
        果然,白天的加尔各答换上另外一副面孔和表情。同样是BBD区域,我看到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浑身赤裸的残疾人,捡拾垃圾的小姐弟。最触目惊心的是那些在大街小巷奋力奔跑的人力车夫。
        加尔各答的人力车与德里不同,不是那种三轮车或者自行车的改装产品,而是从人的奔跑中获取动力,货真价实。中国最有名的人力车夫无疑是骆驼祥子,可人家早就转行,只是偶尔在话剧舞台客串。加尔各答的骆驼祥子们却还在日以继夜地跑着。用早已磨得没有知觉的脚板去追逐烈日,踩踏污泥。
        有人会问,那是不是为游客准备的仿古游项目,就像中国有些景点还有轿子抬人上山。我要说,中国轿子的确只是旅游景点的服务项目,而在加尔各答,被人力车夫拉来送往的绝大多数都是当地人。几乎没有游客愿意像赶牲口似的坐在人力车上。既不习惯也不舒服。
         坐在车上的印度人可能会说,是看他们可怜,给他们生意作,那些人一无所长,否则还不要饿死。如果这种说法发表于50年前,我可能还会犹豫着赞同。可人类历史已经发展到21世纪,当空客380都在天上飞来飞去的时候,竟然还会有城市市民愿意使用最原始的人拉人的交通工具。
        一个城市死亡的标志不是轰然倒塌,而是一点点丧失前进的愿望和动力,就如同再强健的肌体也无法抵抗精神性的持续消磨和损耗。进而,她的麻木不仁让许多想做事愿做事的人感到失望,于是他们走向孟买,走向邦加罗尔,走向美国,走向世界。就是要离开加尔各答。所谓窥豹一斑,可知全貌,人力车夫即是这座城市最醒目也最碍眼的浓缩。
       是分属三个不同时代的感受,竟然产生惊人共鸣。仍旧希望这个城市能起死回生。可是当我看着那些人力车夫的眼睛,看到其中流露出的甘愿,和那份自食其力的快乐,我相信:只是时候未到,已在所难免。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美人
        公元一九九七年的夏天,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有大事发生。对我而言,终于结束12年的寒窗苦读,如愿以偿地考入NK大学。对中国而言,终于结束150年对失落游子的翘首盼望,敞开怀抱迎接东方之珠凯旋。对世界而言,她却先后失去两位最美丽的女儿。8月31日,那位凭借美貌与爱心赢取世人爱戴的王妃魂断巴黎。5天之后,刚刚为戴安娜凭吊过的一位印度修女也因病发离开人世,同时也离开所有爱她并且为她所爱的人们。印度为她举行盛大国葬,许多人,包括多国元首,政界要员,商界精英,文体明星,穷人,孤儿,无家可归者,都用最特殊的方式和这位修女作最后的道别——他们俯下身,去亲吻她的脚掌。
这就是特蕾萨修女,加尔各答人亲切地叫她特蕾萨妈妈。
        特蕾萨故居(Mother House)位于加尔各答市中心的一条小巷中。找到这里并不苦难,当地人对这里了如指掌般的熟悉程度仿佛把他们的双眼蒙住,也多半不会迷路。

        特蕾萨出生于1910年的阿尔巴尼亚。她自幼家境良好,年轻时加入教会,后来随一只爱尔兰传教队来到印度。她在加尔各答的主要工作是在一家教会学校为当地贵族子弟教授地理课。在当时的加尔各答,教会学校内外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高大校墙内部,窗明几净,修女们在一尘不染的教室内上课。校墙之外,即是贫民窟,露骨腐尸随处可见,是西方评论家们所说的当时世界最悲惨的地方。
一次。特蕾萨看到一位老妇人,浑身爬满苍蝇和蛆,头像被老鼠咬过,还有残留未干的血迹。特蕾萨把老人送到医院,医生却不愿救治,于是老人很快停止呼吸。
另一次。特蕾萨看到路边一个瘸腿男孩在要饭,腿上还在滴血,她拿出随身药品帮男孩包扎。包扎后,男孩一瘸一拐地引领特蕾萨来到他所居住的简易窝棚,在那个徒穷四壁的家中,她看到男孩患有严重肺结核病的妈妈。那个可怜女人说话时上气不接下气,可她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隔壁那个老人已经快不行了,求你先去照顾她。
        又一次。当特蕾萨乘坐火车旅行,突然看到路边有一个流浪汉已经奄奄一息,她决定马上折返,可当她赶回流浪汉身边时,那个人早已死去多时。
         不同的人间悲剧相同的人世苦难一次次地锤击着特蕾萨的心房。她也一次次地问询心中的上帝。这是怎样的世界?这是怎样的世界!我究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1950年,特蕾萨成立了加尔各答第一个非官方慈善机构仁爱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仁爱会的惟一宗旨即是帮助穷人中的最穷者——poorest of the poor。
特蕾萨在加尔各答最大的卡利神庙旁找到一间闲置教堂,把流浪在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各类疾病患者,以及垂死者接到这里照料。她和其他几名修女一起,免费为那些穷苦人提供食物,为他们治病※※换药,和他们一起祈祷。
在当时的加尔各答,需要救助的人实在太多,于是一家家仁爱会次第开办。到后来,出现明确分工,如孤儿被送往福利院,孤寡老人被送往临终关怀之家。
        1969年,一个英国记者把特蕾萨的故事拍成记录片,在世界各大新闻网络反复播放。人们不相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竟然还有一股扶危救困的人道清流。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善款注入仁爱会,越来越多的修女聚集到特蕾萨身边,越来越多的义工从世界各地来到加尔各答。一切,都是被爱所感召。世界多变,惟有真情流转。
特蕾萨一生中所获奖项荣誉不计其数。其中最值得玩味的是她曾被评为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偶像,和她比肩的全都是歌星运动员。由此映射出的价值观说明,人们心中仍旧有爱在涌动。
而特蕾萨获得的最重要奖项,无疑要算诺贝尔和平奖了。
        1979年,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奖现场。
        一个瘦小女人缓步走向领奖台。她佝偻着腰身,穿蓝白色纱丽,是那种只有低种姓印度妇女才会穿着的廉价衣裳。这与看台下那些衣着光鲜的名媛贵妇之间的反差实在太大。然而此刻感到自惭形祟的,却并不是领奖台上的特蕾萨。
        她稳稳站定,等掌声平息,开始用一种虽不响亮却足以打动人心的平和口吻说,我其实不配领受这个奖项。我所作的,都是我应该做的。和平世界是因为有爱存在。而我只是找到一种传递爱的方式。对在座的大家来说,实现爱的最好方式是,回家,关爱身边每一个人,家人,爱人和朋友。他们也会爱你。就是这样。
        随后,特蕾萨再次从聚光灯下消失,回到需要她的人们身边。她回家了。
        特蕾萨故居并不只是让人们凭吊瞻仰的地方,她至今仍旧是仁爱会总部,行使着管理职能。加尔各答所有修女都归这里调配,而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则每日来此领取当日工作任务。
故居内部规模不大,可以参观的地方更小。一处是安放特蕾萨棺柩的墓室,每逢周末会由牧师带领※※一起做弥撒。
       墓室旁是一间不到20平米的展室,里面有图片,有实物,有文字说明,详尽地展现着特蕾萨妈妈无限贫苦却也无限容光的一生。
       看到厚厚的留言簿上留下无数人含泪写下的留言,印象最深的一句是,Mother, oh! Mother!
       终于还是笑了。是因为看到展台后面所安静摆放的一双凉鞋,一只钢笔,一本圣经。我仿佛看到,曾经用这双凉鞋行走的,曾经用这只钢笔书写的,曾经用这本圣经引路的,是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第十二站:石窟城(Ajanta Caves)

 

印度旅游攻略一:
签证
最佳旅行季节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签证
① 在北京签证所需材料:
a) 护照(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
b) 2张护照照片
c) 2张填好的签证申请表(表格下载地址www·indianembassybeijing·org·cn)
d) 1万元人民币银行存款证明(三个月或以上)
e) 机票预定单(可让航空代理给你发电子邮件或者传真,只需注明姓名日期航班号就行)
② 签证费用:340元人民币。
③ 送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1:30,会经常拖到12点。
④ 取签时间:周一至周五3:00——4:00。一般送签之后3天可取,但建议多等两天,否则有可能白跑一趟。因为,……,印度※※的大爷们那可怕的效率。
⑤ 签证时效:签证日期之后3个月有效,单次入境,停留时间不能超过30天(我去了31天,出海关时也没人拦我不让走)
⑥ 个人经历:送签跑了3次。第一次是自己不争气,起床太晚,到※※时都快到中午,一看门口还排着40多位。第二次材料没备齐,没带机票预定单,被态度极其恶劣的中秘立马轰了出来。第三次长了记性,拿着全部材料早早就起床去排队。每次都至少在北京冬天的冷风中哆哆嗦嗦站1个小时以上。以为取签会容易吧,没想到签证官一直睡到下午4点,等拿到护照,肠子都快冻青了。
⑦ 小道消息:如果是从上海签证,存款证明上的数字可能要多一点,而且据说还要机票原件。
⑧ 中国公民还可以从尼泊尔,中国香港,曼谷等地获得印度签证。可停留日期也据说都比北京要长。一般是2到3个月,看你和签证官怎么聊了。
⑨ 各※※地址电话一览:
a) 印度驻北京大※※:北京日坛东路1号,电话:(8610)65321908, 传真:(8610)65324684,http://www·indianembassybeijing·org·cn/
b) 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延安西路2201号,电话:(8621)62758881,传真:(8621)62758882,http://www·shanghai-ed·com/india/china/index_ch.htm
c) 驻香港总领事馆:香港金钟道95号统一中心16楼D,http://www·indianconsulate·org·hk/

最佳旅行季节
① 11月至转年2月中旬是一年中最适合在印度旅行的季节,此时天气干燥,气温适中,人体感觉会很舒服。但是要避免圣诞及新年期间前往。此时是世界性假期档,住宿翻番,交通拥挤,旅游成本会相当高。
② 印度的一年可以分成3个季节。
a) 热季,从3月到6月。此时天气异常干燥,气温会固定在40度以上,路有热死人的事件会时有发生。这样的季节,据说蚊子苍蝇都抗不住,倒是相对干净一些。
b) 雨季,从6月到9月。每天都会下雨,整个国家就像一间巨大的桑拿房,有力也使不出。暴雨也会引发洪水泛滥。气温到是降到30多度,在热季被晒死的蚊蝇也死灰复燃。是疟疾,霍乱等疾病流行的季节。
c) 爽季,从10月到次年3月。由于10月还比较潮,而3月又已经热起来,所以不列入最佳旅行季节。
③ 由于印度幅员辽阔,所以即使在同一季节,南北温差也会相当的大。比如印南的一年其实只有大热小热的区别。而在印北,比如德里或者更北的区域,那里的冬天绝对名副其实,裹两床毯子都有可能被冻醒。我不得不临时改掉了裸睡的习惯。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① 突发事件指被偷被抢交通事故及山洪海啸天崩地裂等不可抗力事件
② 被偷被抢又分两种情况。比如被偷抢的仅是随身财物,就当破财免灾了。也不必报警,印度的人民警察不仅帮不上忙,还会拖延你的旅行时间。也没必要给家里打电话,既然没大事,就不要让关心你的人担心。
③ 如果被偷了护照银行卡等关系到你能否回家的重要物品,首先要求助中国驻印度的大※※※※,他们会帮你补办临时护照及签证。但是不要妄想他们会免费送你一张回家的机票。其次要马上和国内的银行联系挂失。
④ 小窍门:把护照,签证,机票,护照照片等所有重要证件扫描到互联网上,这样可以加快身份确认的速度。
⑤ 如果真的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如果你还能死里逃生,就一定要首先打电话给爸妈报平安。
⑥ 即使真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也别着急,毕竟你还活着,这就值得高兴。可以在当地申请一张银行卡,再让你的家人朋友马上打款过来。
※※电话及地址:
a) 中国驻新德里大※※地址:50-D, SHANTIPATH, CHANAKYAPURI, 邮编:110021电话:26112345(24小时值班电话),26871585
b) 中驻孟买总领事馆地址:9th Floor, Hoechst House, 193 Backbay Reclamation, Nariman Point, 邮编:400021 电话:56324303/4/5/6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p#

 

印度旅游攻略二:

机票
时差
电源插座
费用预算
火车分类
如何买汽车票
如何在印度打国际长途

买机票
① 首先要确定路线,然后再根据路线确认航空公司。比如只去印度一地,那选择直飞的国航东航就比较划算。如果像我一样还同时玩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那斯里兰卡航空公司无疑是最佳选择。
② 其次要比较价钱。在北京(我相信上海也一样)的※※门口有很多小贩散发机票传单。可以通过传单上的电话号码先询价,电话那头一般是代理,会黑掉很多差价。再查114到正规航空公司的直属售票点询价。一般来说,代理从航空公司拿到的价格要比散客低很多,此时要比较代理给你的价格(当然不是他拿到的价格)和航空公司给你的价格哪个划算,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 实战经验:我直接去的斯航北京办事处(燕莎大厦里面)。售票的女士耐心的解答了我的所有关于价钱时间的疑问。当她知道我是一个人去印度自助后,还拿出一副印度地图,帮我规划旅行路线。最后用她的所有权限卖给我一张超值机票。
④ 我的航程包括:中国——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印度,印度——斯里兰卡,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马尔代夫——中国。前后五程,3个月内有效,可以随时免费变更时间路线(我的旅行因为变化太多,所以经常犯这个毛病),包括燃油附加税出境税等一切苛捐杂税,才6527块钱。后来在去斯国的飞机上遇到一个出差的中国干部,他只去斯里兰卡一地,也是3个月内有效,竟然花了8000多。
⑤ 如果只去印度,而且觉得1个月足够,那选择东航比国航便宜一点,大概4800块钱。

印度火车分类
① 1A,一级车厢,空调,绒布座椅,双层卧铺
② 2A,空调,塑料皮椅,双层卧铺
③ 3A,空调,塑料皮椅,三层卧铺
④ AC,空调,无卧铺,有绒布椅和塑料皮椅两种
⑤ FC,一级车厢,无空调,塑料皮椅,双层卧铺
⑥ SL,无空调,塑料皮椅,三层卧铺(这是大多数背包客的选择)
⑦ 2S,二级车厢,无空调,木椅,或塑料皮椅


费用预算:(1美元约等于43卢比,1人民币约等于5卢比)
① 旅行费用向来丰俭由人,很难做统一估算。有钱人可以天天5星,顿顿饕餮。没钱人头顶星星,和当地人吃一样的粗茶淡饭也一样可以玩的开心快活。下面的费用预算,是以背包客的标准计算
② 总消费:以30天计,600美元足够。我知道天涯论坛的灰灰大姐只花了300。
③ 吃(包括饮料):平均每天150卢比。这样的消费水平是说每天有一餐和普通印度人吃的一样,另一餐去好一点的饭店解馋。
标准价格:矿泉水:10卢比;麦当劳套餐:100卢比;一杯奶茶:3-5卢比;两个煎蛋:15卢比;印度传统素食套餐:50卢比
④ 交通:这包括市内交通和城市间交通。市内交通主要是三轮,出租,地铁。平均每天费用大约50卢比。城市间交通主要是长途客车和火车(另外还可包车和乘坐国内航班),我用了30天跑了几乎印度全境,城市间交通的全部费用只有大概人民币1000块钱。要感谢印度的廉价交通运输网络,穷人也一样可以座火车。
⑤ 住宿:背包客大多住在类似青年旅馆的地方。只是印度的叫法多种多样,有Inn,Cottage, Home stay等等,甚至也有大言不惭叫Hotel的。当然条件比起欧洲的青年旅馆来只差不强。这一项开支也是平均每天150卢比。
⑥ 通讯费用。包括上网,打国际长途,邮寄明信片等。这一项因人而已。可以是0,也可以远远超过其他。
⑦ 纪念品:我是号称从来不买纪念品的,但是看到让我心动的东西,也不会错过。不过总的来说,也只比0多点有限。
⑧ 其他:包括所有没在上面列出的零碎支出。比如购买书籍,干洗衣服,拍照费,小费等等。这样算下来,就差不多600美元了。
⑨ 如果是两个人旅行,可以平摊住宿费和市内交通费,1个月下来,每人可以节省100美元。

如何购买长途汽车票
① 找到长途汽车站。
② 在北印的任何长途汽车站都不会看到英文标识。只能打听,找那些看着靠谱的人问。他会告诉你去哪个窗口买票。
③ 窗口里面卖票的大爷会扔给你一张表格,填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姓名,年龄等相关信息。
④ 交钱,拿票。

时差
全国统一时区,比北京时间慢两个半小时。北京下午2点半,那边中午12点。

在印度打电话
① 国家代码:0091。基本用不到。
② 打国际长途,可以去有ISD标志的公共电话亭或者提供网络电话的网吧。
③ 收费::电话亭22-50卢比/分钟。网吧略微便宜10-20卢比/分钟。
④ 提前问清每分钟单价,虽然大多数电话亭小老板也不清楚打到中国多少钱。
⑤ 打完电话,电子计价器会自动打印帐单。
⑥ 帐单决定一切,不能划价。

印度的电压和插座
① 电压为220伏标准电压
② 插座是圆孔3插头。中国的插头都不能直接插入。转换器在家乐福超市有卖,12块1个。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印度(46)
人文摄影(113)
纪实摄影(1442)
印度婚礼(2)
粉城斋蒲尔(1)
斋城普什卡(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