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带D300冬游龙门石窟,风物极美!

带D300冬游龙门石窟,风物极美!

色影无忌
jackny
anne
2011-01-25

  庚寅寒冬,游历洛阳龙门石窟。

  石窟造像浩瀚,毁损严重,立足静观,回想其全盛之况:金碧辉煌,蔚为大观,感叹有余。整理如下: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潜溪寺

 

  原帖链接:带d300冬游龙门石窟,风物极美,耗时极多

  

陈抟道士手迹

 

 

第104窟宾阳北洞

 

  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第140窟宾阳中洞

 

  是为纪念北魏孝文帝元宏而造的大窟,整个工程浩大,直至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方告竣工。窟内正壁造像一铺五尊,主尊释迦牟尼佛及二弟子二菩萨。

 

 

第159窟宾阳南洞

 

  北魏时期开凿,正壁有五尊佛像,唐贞观15年才完工。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洞旁力士

 

 

摩崖三佛龛

 

  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中间主佛为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却为我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山崖小窟,其间有的雕刻无数规整小佛像,仿佛一整版印刷而成的邮票。

 

 

小民小佛,遥想当年,崇佛之风盛矣。

 

 

万佛洞。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

 

  

  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它说明了该洞窟是在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开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许州凤仪寺比丘尼真智敬造观世音菩萨像)

 

 

万佛洞左右力士

 

 

无尽的小窟佛龛

 

 

莲花洞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据造像铭载,女皇武则天为建造此寺,“助脂粉钱两万贯”,并亲率朝臣参加了卢舍那佛建成仪式。

 

 

她真的太美了

 

 

真的驻足良久

 

 

女皇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人间化身

 

 

二菩萨,美轮美奂,缨络流苏细节逼真,双目还能看到残存的蓝色宝石。

 

 

静伫,时光倒流,那奉先寺美得是何等撼人心魄。

 

 

火烧洞

 

  火烧洞大约开凿于6世纪初,是北魏时期开凿的最大石窟——它高10米、宽9.5米、进深12米,正壁原有五尊大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宣武帝胡太后所雕造的,但是刚完工不久就被砸毁而荡然无存了——有专家考证,这些雕像毁于北魏熙平至正光年间(516-520年),当是胡太后临朝执政时发生宫廷政变,被幽禁,她所开凿的石窟也便被砸毁了。如今所见留存的只有北魏洛京大统寺大比丘慧荣的两龛造像,题记为正光三年(522年),应是变故后才重新雕造的。

  在正壁南侧下部还保存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的皇室佛龛,龛内题记有“元善见侍佛”字样——它是北魏清河王元覃的妃子胡智为儿子元善见所修造的。元善见就是东魏第一位皇帝孝静帝,534年即位时才11岁。

  现在火烧洞最值得观赏的,无疑是洞窟门楣的雕刻了——火焰纹尖拱装饰,外为流云和莲花化身童子。流云上方镌刻着二人乘游龙相对飞升,有说这是东王公与西王母相会图;而另有一说则认为这是佛教中“天龙八部”里的“天众”鸠摩罗天和摩醯首罗天两尊天神※※像——鸠摩罗天为童子面,四臂,乘孔雀;摩醯首罗天骑白马,生有三目。哦,这一题材的雕像在龙门石窟中是仅有的。

 

 

东王公与西王母相会图

 

 

  意外收获:本人在江边倚栏凭望远镜仔细观摩石窟,突然发现这样的火焰门楣非常漂亮,正上方双翼方面小人,居然有吴哥窟的意味,录在此,供大家观赏

 

 

最后远眺

 

  原帖链接:带d300冬游龙门石窟,风物极美,耗时极多

D300(29)
jackny(1)
旅游(296)
游记(185)
龙门石窟(8)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