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私享家】曾弋:“流浪”是我心灵的常态

【私享家】曾弋:“流浪”是我心灵的常态

色影无忌
仝晓琳
阿仝木
2011-05-23

  打开曾弋的作品,是在傍晚下班后空空的办公室,窗户洞开。北方的夜晚,白日的喧嚣渐掩熄,风声刚起,才到主场。我正在听万能青年旅店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这首歌已经在耳边环绕了若干天,当看到“天界事-太阳谷赛马”那张照片时,歌里正唱“一万匹脱缰的马 在他脑海里奔跑”。

  我想去旅行,牵着我的马,去那照片里飞扬的藏区:昌都理塘、卡萨湖李希神湖、亚青寺岔岔寺,去那照片里幽谧的古镇:丙安上里、美姑资中、肖溪东川…………然而,我像大多数忙碌的人们,只是像歌里唱的那样“云层深处的黑暗啊 淹没心底的景观”,继续一边忙碌着俗世的琐事,一边继续嘟囔着“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去旅行”。

  而曾弋没有停留在只是痴想,他用行动,用“去做”来兑现他的梦想,身为纪录片导演的他,工作为他的旅行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他的作品中多是关于藏文化的内容。本次选的两组作品,一组是关于藏文化的《天界事》,一组是关于美好文化记忆的《原乡》。就让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想着远方,想着家乡,想着一块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曾弋作品

 

 

  色影无忌:看你在《天界事》里的一些图说显示有些照片是胶片拍的?那这组照片是全用胶片么?旅行当中如何来协调者胶片和数码相机的使用?
  曾弋:
更准确的说,我的人文题材的照片,完全是用胶片拍摄的,而且主要用大中画幅相机在拍摄,中画幅是禄来6003,大画幅是骑士45FA,常用6X6、612和4X5画幅拍摄人文类作品。我只有在拍商业类照片的时候使用数码相机。在外出的时候,拍纪念照用数码,拍人文片坚持用胶片。

  关于什么时候选择用数码的问题,对我来说就是什么时候选择用数码来拍人文照片的问题,由于我个人对照片品质的要求、数码目前的成像质量和胶片情节等原因,我目前至少还不会考虑使用数码相机来拍摄我的人文类题材照片。

 

摄影师曾弋

 
闭关前的喇嘛们


  色影无忌: 这组照片是在哪里拍的?历时多久?在寺庙里摄影有遇到困扰么?你是如何与僧侣们沟通的?
  曾弋:
这组《天界事》照片,主要是在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拍摄的部分作品选取的,也就是俗称为康区的藏文化地域,康区当然也包括云南和青海部分地区。四川的康区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蕴含了更为丰富的藏文化内蕴,如:格萨尔王的故乡、藏戏和唐卡画派的源头之一,等等。

  由于康区藏文化的内容太过丰富和地域的跨度较大,拍摄这组照片历时大约已经10年左右。

  由于长期在康区进进出出,只要我去过的地方,那里的喇嘛,活佛、老百姓基本都成了我的朋友,可以这么说,我到藏区,就是回家。当然,开始的时候没有这么顺利,也遭遇过很大的麻烦,这里就不赘述了。

  通过长期努力的学习藏文化和历史,熟谙他们的民俗和宗教,加上尊重和交流,长此以往,自然就能不断的积累到许多有意思的藏区朋友,而这些因素,都是帮助我拍到喜爱的作品的基本条件。

  一般来说,我到一个新的地方,第一天或第二天我是不会拍照片的(由于我主要使用大型相机拍摄此类题材,所以一般不敢第一天就贸然造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打扰和麻烦),最多带一个小型相机在身边(康泰时T2),先观察和熟悉当地情况,交朋友等等,然后再决定拍什么,怎么拍,然后抬出我的大画幅相机开始收获,呵呵。

 
太阳谷赛马

 

  色影无忌:有些照片是当地在举办盛典的时候拍的?这些盛典一般在何时举行?若是摄影爱好者们去进行创作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曾弋:
你提到的这些藏文化宗教盛典,其举办的时间在每年有两个高潮,一般在冬季藏历年的初一到十五,会有一些晒佛,酥油花节等大型藏文化和宗教活动。另一个时间就是在夏季,7月底到8月初,也就是高原的春天,一望连绵无尽的草原,开满了无边无际的鲜花,那个气势,就两个字:震撼。在这个短暂而美好的季节,藏族人民会有耍坝子,赛马,跳藏戏等很多文化宗教活动。

        作为一个外来摄影人,如果碰到这样的节日,当然是福音,但是一定要尊重并征得有关人员的同意后,才能进行拍摄,不然,可能会碰到很大的麻烦。具体该注意什么,还真的不好说,这当中既有缘分、运气,更需要自己好的做人,和好的品行修为,以我的经验就是:

  1) 向所有当地人,永远友好的微笑。
  2) 在重要的大型佛事活动中,没有经过关键人员(主事喇嘛或活佛)的同意,不要轻举妄动,否则会不出意外的“后果不堪设想”。
  3) 带一些小礼品,如:电子表,铅笔、糖果、牛肉粒等,以便交流和沟通时示好,有时往往很管用。但是绝不可以给现金,否则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4) 其他的,不好说,第一是尊重,第二还是尊重,第三仍然是尊重。

  有了以上基本的做人原则,一般情况下,定会保你无虞。

 
宗萨寺

 

  色影无忌: 看你的个人照片以及你的摄影作品,都有着一种很浓的流浪情绪在,这种情绪是你的常态么?
  曾弋:
关于“流浪”,在我作品的序言里就有很透彻的描述:人类总是向往着自己在目前所居住地的以外的地方,因而到另一个地方去,永远是满心欢喜的事情。我想这也许就是波德莱尔对旅行的解释:人们对旅行的幻想,代表着高尚的追索的灵魂。而我确实不敢自诩灵魂高尚,只想人们之所以不能遏止的一次次远行,就是为了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和灵魂的向往。
  
  看到他人的旅途,审视自己的旅途,忽然明白,一直“在路上”的感觉,竟然是可以远离现实的疏离,然后在这疏离中,体验对现实的思索和对俗世生命的超脱……

  所以,“流浪”,是我心灵的常态,也是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和完善的必须。也许,和许多人不同的是,对于梦想,我没有停留在只是痴想,我用行动敢于做了。因此,每一次远行的结束,都蕴涵了下一次流浪的冲动和理由,怕仅存的历史逝去,更畏惧这逝去的心痛,因此只想让生命就这样充实而美丽的走下去,不愿有尽头…………

 

 

沸腾的雅砻江上游


  色影无忌:你是一个纪录片导演,视频的记录是连贯的,而摄影是瞬间的,你是如何调和这两者关系?
  曾弋:
视频是连续的表达,照片是静态的记录。两者既有不同,又有共性。记得著名的导演阿巴斯,在拍电影之余,也创作了许多很棒的照片作品,他的照片所呈现的孤独的影像,很有力量的表达了对整个人类的孤独的思索,让我最为心动。

  因此,当我们的心灵大得可以驾驭静态和动态这两者之美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原乡》:NO10

 

  色影无忌:你的简介中介绍自己是人文摄影师,纪录片导演,擅长涉猎西部人文民风、民俗、宗教文化题材,而这些题材也是摄影爱好者们常拍但却容易流俗的题材,你是如何建构及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曾弋:
因为我的拍摄,不为任何机构和团体服务,因此在拍摄中,我就可以完全按照我自己的需求和个性来表达,无论是题材还是手法。
关于我的拍摄,在概念上我自称为人文摄影。在表达上,它可以是纪实的、超现实的、也可以是某种观念的,甚至是多媒体的。每次拍摄的时候,在理性的热情下,我内心都是充满了“安静”,安静的拍摄,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和细节的抓取,留下的影像自然就能形成我的“安静”的风格。

  至于在技术上怎么拍,我从没有去过多思考过,也许就是平时文化的积累和修为,让我在某一瞬间摁下快门的吧。

 

 

《原乡》:NO3

 

  色影无忌: 《原乡》这组作品的拍摄地点,是你的家乡么?现在的她,与你记忆中原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曾弋:
《原乡》这组作品,其实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地方和具象的记忆。它想表达的是我们整个民族儿时的根,童年的梦,其影像的呈现,可以是你的祖母,你的祖父,你家乡的一个小水塘给你留下的永恒印记。它是那样的让我们在成年后感到不能释怀和温暖的记忆。它更多的已经只是我们共同的一个记忆和怀想了,是我们共同的《原乡》。

         因此,这套片子不是在一个地方拍摄的,其拍摄地域包括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散落的古镇。各地盲目的GDP指标和无度的开发,把我们的许多优秀的文化记忆和文化传统弃之不顾,已经让“原乡”成为了我们记忆的散片,成为了温暖的痛。

 

《原乡》:NO7

 

        色影无忌: 在我的认知中,“原乡”是一个温暖又悲情的词,而悲情的意味更浓些,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而你介绍自己“天生注定了远行的孤独的宿命,总是希望自己在目前所居住地以外的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永远是满心欢喜的事情”,与“原乡”有点矛盾,旅行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曾弋:
关于旅行和“原乡”,这两者之间完全不是矛盾的对立面。旅行是为了自我的完善和无尽的发现与超越,“原乡”,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心中的记忆,我力图想表达的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怀想,这个共同的怀想,也必须在这个不断地旅行中,完成她温暖而悲情的记忆。

  而我们是需要美好的梦想和文化记忆的,如你所说,正是永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原乡”这个根,让我们拥有了在俗世里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而我们是需要美好的梦想和文化记忆的,如你所说,正是永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原乡”这个根,让我们拥有了在俗世里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原乡》:NO11

 

  色影无忌: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这份工作无形中为旅行摄影创作提供了很多便利,那旅行与工作常常密不可分,你是如何协调的?
  曾弋:
开始时,做电视片的工作是首要,然后再拍照。到后来,在从事视频的工作中,发现了想拍摄的静态影像,在拍摄静态的影像中,又发现了想记录的视频影像。所以,这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不再成为矛盾和冲突,反而成为互补的灵感因素。

 
  

浏览全部摄影作品:

曾弋——《天界事》

  你以为走近了她,其实你什么都没有进入,对于你我,她,永远只是一个飘舞的衣袖。摄影的局限不能记录下在藏地,心灵的震撼和感受,所以只能把在那里经历的许多,无奈地称之为“天界事”。

 

 

格萨尔故里-阿须

 

 
阿须晨景

 
亚青寺

 
密教闭关洞

 
雅拉神山

 
卡萨湖

 
李希神湖

 
稻城

 
风起的日子

 

昌都寺法会(1)


 

昌都寺法会(2)


 

甘孜法会

 
甘孜法会跳神演员

 
神山的吟唱-木里大寺贡山

 

 
理塘法会(1)

 
理塘法会(2)

 
理塘法会(3)

 
飞扬晒佛

 
灵之舞-辩经

 
白玉寺法会

 
白玉寺金刚舞

 
岔岔寺-弥勒经堂

 
藏戏-千年的吟唱


 

 

曾弋——《原乡》

  儿时听奶奶讲故事的地方,长大后暂时被遗忘的地方,成熟后在梦里追寻的地方,我叫它“原乡”。

 

 

《原乡》:NO1

 

《原乡》:NO2

 

《原乡》:NO3

 

《原乡》:NO4

 

《原乡》:NO5

 

《原乡》:NO6

 

《原乡》:NO7

 

《原乡》:NO8

 

《原乡》:NO9

 

《原乡》:NO11

 

《原乡》:NO12

                              


个人介绍:
曾逸(笔名:曾弋),人文摄影师,纪录片导演,擅长涉猎西部人文民风、民俗、宗教文化题材。

拍摄理念:
  自诩为人文主义者,因此并不以摄影者自居。镜头只是我记录和思考世界的画笔。其镜头记录和思考的是西南地区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多元化文化瑰宝的发展和传承的问题,对于这些即将逝去的,我想即使我不能做得更多,但至少可以留下有价值的影像。
同时在记录这些美好事物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去关怀那些偏远地区需要关怀的人们,以真实的记录唤起更多的人们关怀偏远地区的教育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

拍摄散想:
  曾经孤寂地在人文的远行里,很享受地感受着他乡的乡愁,也曾经在一首诗里叹曰:因为生命中有太多诱人的美丽,因此想记录,每一次远行的结束,都蕴涵了下一次流浪的冲动和理由,怕仅存的历史逝去,更畏惧这逝去的心痛,因此只想让生命就这样充实而美丽的走下去,不愿有尽头……

  看到他人的旅途,审视自己的旅途,忽然明白,一直在路上的感觉,竟然是可以远离现实的疏离,然后在这疏离中,感受美丽的痛和哲学的超然……
也许我天生注定了远行的孤独的宿命,总是希望自己在目前所居住地的以外的地方,因而到另一地方去永远是满心欢喜的事情。我想这也许就是波德莱尔对旅行的解释:人们对旅行的幻想代表着高尚的追索的灵魂。而我确实不敢自诩灵魂高尚,只想人们之所以不能遏止的一次次远行,就是为了完成对自我的认识和灵魂的向往,而人又是多麽希望这份孤独能被人理解被人欣赏,那麽远行和孤独为什么不可以化以山川、化以人文而成远行记录的生命意义……


主要作品:


人文纪实摄影类——

《风起的日子》、《朝圣之城-巴格玛尼墙》、《天堂的演绎-藏戏》、《博物藏文-德格印经院》、《神灵之舞》、《落魄记》、《最后的歌-萝卜羌寨》《官窑旧事》《旧城时光》《原乡人》《神的游戏》《天工开物》等
 

公益摄影和纪录片类——

1 《拯救微笑》:2005年5月 美国志愿者医生组织,赴川给唇腭裂儿童做免费手术。
2 《风马旗下的孩子》:2006年10月 为藏区孩子读书的支助项目。
3 《天戏-14:28》(5.12纪实):2008年5月12日,人类灾难史上,有记载的,涉及地域,人口数量,最大的灾难。
4《阿布罗哈的救赎》:2008年8月,凉山州麻风村。
5《我眼中的羊圈》:2002年 为盐源县,羊圈彝族村,建小学校的支助项目。
   

影视类——

电视片 《我眼中的羊圈》 导演 摄像
受邀美国荣德基金会纪录片 《拯救微笑》导演 摄像
受邀法国纪录片 《风马旗下的孩子》导演 摄像
话剧《幸福的入口》导演

出展作品——

2003年等多次获得社会类电视片政府奖
2004年 受邀参加法国康巴文化摄影展
2005年 于成都《史诗的吟唱》个展
2006年9月其作品《飞扬晒佛》入选第22界国际摄影节展览
     作品《特殊的交易》入选中国摄影史籍性图书《中国摄影艺术年鉴-2009卷》收藏
2009《中国国家地理》12期《中国传统纸》系列报道刊登的德格印经院作品等等
     作品《藏戏-史诗的吟唱》入选中国摄影史籍性图书《中国摄影艺术年鉴-2010卷》收藏等等

 

 

 

 


 

 

 

 

 

 

 

 

原乡”这个概念,我已经在前面的问题里作了回答。关于旅行和“原乡”,你听了我前面关于“原乡”的阐述,也许就可以找到答案,这两者之间完全不是矛盾的对立面。旅行是为了自我的完善和无尽的发现与超越,“原乡”,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心中的记忆,我力图想表达的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怀想,这个共同的怀想,也必须在这个不断地旅行中,完成她温暖而悲情的记忆。

云南(303)
人文纪实(26)
四川(285)
国内游(8)
宗教(37)
康区(1)
藏文化(1)
西藏(580)
青海(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