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夕照渼陂

夕照渼陂

闲对青山
烟斗祭司
2007-10-15

渼陂古村地处江西省西南部,赣江支流富水河畔,行政区域隶属吉安市青原区。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水环山拥,天然形胜。现存明清建筑三百多栋。小巷狭长幽深,古宅、青砖、衰草,一条石板铺成的古驿道伸向远方,见证着古村曾经的辉煌。

渼陂为庐陵文化第一村。南宋初年建村,全村统姓梁。穿过新建的牌楼,是半亩方塘。正对池塘的一座古建筑就是被称为“翰林第”的梁氏祠堂,因为大门门柱上刻的长联的上下联开头都是同样的两个嵌头字“永慕”,又称为“永慕堂”。

“永慕堂”方正敦实,青砖灰瓦,红柱红楼。门楼四角飞扬,自信而不跋扈,激情而不张扬。精致非凡的雕刻飞檐与梁柱之间,正眉檐上的图案居然是由上百个镂空雕刻的汉字组成。尽管有不少残缺,但大多数依旧清晰完整。门楼穹顶原有壁画,但已经褪色漫漶,模糊不清了。

建筑的左侧门上书“出则第”,右侧门题的是“入则孝”。围绕牌匾的几幅水粉画依然清晰可见,画笔工细。

祠堂占地据说一千多平方米,共有三十七根暗红色石柱,每根石柱上都刻有楹联。
古村错落有致,呈西北东南向夹在富水河与公路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巷子都很狭窄,多以鹅卵石辅之青石板铺地。小巷的走向、角度、长短似乎毫无规律可言,但却在错落中另有一种秩序和风格。据称这也是浓厚的封建儒商文化“以儒行商、以商助儒、儒商合一”的代表。

出永慕堂,穿过一个建筑密集群狭长曲折的小巷,但见一小群如振翮飞羽的檐角翼然半空,那是“轩公祠”。轩公祠的规模虽不及翰林第,但亦自有一番尊严。两个偏门左书“修纪”右书“叙伦”,如今已是门环紧锁。祠堂前面是片小空地,对面是白色影墙。与影墙向外成90度直角的是一道门,飞檐门头。

出门回头,才发现这是“古槐第”。与之成直角的轩公祠影墙上隐约“多留余地”四个大字,耐人寻味。

村里共有二十八口大大小小的池塘,象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更为奇特的是据说每口池塘下边都有水道相连相通,在不同的季节自动调节每一口水塘的水位,足见当初建设者的智慧。

老街陂头,紧贴着富水河由东南向西北悄然而去。古街已经破败。约三米宽的街道,路面中心用一条条青石板拼接延伸,两边铺上大小均匀的鹅卵石。临街两边是建筑风格、规模基本一致的木板门店铺,门板深刻着岁月的印迹。粉墙更是斑驳析析,不时可见裸露的青色火砖和淡绿的苔痕。夕阳在明清商贾鼎盛时期留下的白墙和门楣上,淡淡地描着那残破的招牌字号。街道长百多米,略有弯曲,就象一段见首不见尾的历史。

与永慕堂同一类型的建筑还有司马第、敬德书院、求志堂、节孝祠、义仓等。在一所中学里还留下了一座的魁星阁。还有一座原是为了纪念东晋道士许祖治孽龙为民除害建造的万寿宫,主体木结构,也是窗棂摇落,栏杆腐朽了。

村中还有两株古樟,称为连理树,粗壮需两人合抱。浓荫铺地,光影婆娑。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四军总部的驻地,村里遍布红色资源。有二七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和曾山旧居等。斑斑驳驳的老墙上,红军留下的标语至今依稀可辨。更令人感慨的是,这条百米小街先后走出了梁必业等三位共和国将军。

如今,村中的少壮多山南海北地谋发展去了,只留下老幼妇女守着冷落的家园。惟有古街后面的富水河还在静静流淌着。河水清碧,沙滩金黄,绿树四合,枯筏静静地停歇在岸边,听任河水轻声地诉说往日的故事。

在线投稿(172)
江西(120)
赣江(2)
吉安(1)
渼陂(1)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