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2008春女人滇黔背包独行

2008春女人滇黔背包独行

星河欲转
guxuechang
2008-06-17

从滇黔旅行回来已经有10多天了,休整得也差不多了吧,尽管朋友们一再催促我快上图,还是我依然没有上图的兴致。我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次为什么没有了前几次那种从外地拍摄归来便恨不得马上整理图片尽快贴图交作业的欲望,有的则是充斥脑海的压抑与沉重。或许是这次出去的目的和以往有所不同吧?以前注重风光,这次倾向于人文;或者是这次出去采风的时机不宜,偏偏赶上了特大灾难地震?

在收拾整理好行装后,紧接着在整理图片的同时整理自己被一个多月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搅得疲惫紊乱而破碎的思绪……

这次旅行从4月23日出发到5月28日共36天,第一阶段目的地是云南怒江大峡谷,第二阶段是贵州黔东南,在两个阶段转换的途中经过腾冲到和顺住了几天进行修整,也顺便去了瑞丽。

一 我的怒江情节

05年暑假,我在网络上发现了丙中洛——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贡山县三江并流的腹地,带着新奇和幻想我和朋友一起踏上了这块净土,亲眼验证了这个世界排名第二的怒江大峡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那次却与最美的村庄——秋那桶擦肩而过,几年过去了,“秋那桶”这个名字一直在我心头缠绕,我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这个遗憾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补上。要去就得赶早,再过几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那里也许就面目全非了……

在制定计划到出发期间,也曾与盐碱地等网友联系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同行,但是还是得到了他的热心帮助,请帮我打听昆明去六库的车次及时间,在此再次表示感谢之情。

听说了我这次的行程安排,在我即将启程的前一天,去年5月与我前后4天进藏的好友便发来信息,说想和我一起去怒江,因为她和我不一样,还在上班,我原以为她只是表达一下对我的羡慕而已,没料到她是真想和我同行,我便让她赶快请假,然后买车票准备出发。

第二天4月23日晚上,我们在车站集合上车,踏上了去昆明的旅程。25日清晨准点到达昆明,接着上午9点乘坐高快客车晚上到达六库,休息一晚,第二天上午8点,便坐上了直接到达丙中洛的中巴。不过因她的假期短暂,还没有结束青那桶的旅行,就提前与我分手返程了。

那天大早在六库等车的时候,碰到一妹妹,见我的装备,便主动搭话,问:“是去丙中洛的么?”我说“是啊,你也是的吧?”当我知道她是一个人时,我说:“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吧。”一上车,车上的行李装备都堆得满满的了,除了只有两个是本地人外,车上全部都是去丙中洛的旅游者!不过他们都是第一次去,听说我这是第二次去了,他们便把目光都转向了我,我便就我对丙中洛的了解一一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俨然成为一次义务咨询活动。同时我还拿出了上次拍照的,这次带来准备送给乡亲们的一些照片,说这次来想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生活的人们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是两支队伍,都是从北京来的,其中6个人也是去秋那桶的,我想加上我们3个人就有9个人了,我们一起让司机送我们去得了,免去了到丙中洛下车后又去找车的麻烦,省点时间多好呀!我吧这想法和他们商量,大家都说赞成,于是和司机说好价钱从丙中洛到秋那桶200元。

原来秋那桶村委会管辖范围较广,它由四个自然村12个组组成,而风景最美丽的是青那桶村。据从秋那桶村委会的人说,到青那桶要走很远的一段路程。由于※※分子闹事,接到上级指示,9座以上的车辆不能往前行驶,我们央求半天,好在司机也很好,还是坚持继续送我们一程。幸亏这车直接把我们送到秋那桶的小桥边,让我们少走了很多路,再往前就没有公路了,我们下车开始了艰难的徒步。

这时老天爷像是故意考验我们似的,偏偏又下起雨来,我们撑起伞,背着沉重的行李和相机包,走在那崎岖泥泞而又漫长的小路上,一步步向前挪动挪动……北京的小青年们走在前面,任雨水淋湿了外衣,汗水湿透了内衣,我们三个人依然跟在后面一步步向前向前……

经过2个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到了青那桶唯一的接待点余新明家。

1、仙山琼阁青那桶

当晚余新明大哥及其一家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九个人,看着餐桌上丰盛的晚餐闻着香醇的苞谷酒,一天的疲惫早已烟消云散……大家和余大哥一起说着、笑着、喝着、闹着,好不热闹,北京的小伙子和姑娘们聊得兴致勃勃,我们到底比不过年轻人,便悄悄回到房间休息,不时从那边传来一阵阵悦耳动听的歌声……

第二天早晨睁开眼,从窗口望去,啊!我们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那一缕缕薄雾缠绕着群山,远处雪山顶上的皑皑白雪和翠绿色的山腰上那虚无飘渺的洁白纱巾互相映衬,煞是好看,这种感觉我真的说不清,是青那桶这位天宫的仙女下凡到了人间,还是我乘着这薄薄轻雾飘到了仙境……梦中的青那桶——好一个仙山琼阁。

村子里信仰天主教的人很多,教堂就在村子里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信众们纷纷来到教堂,男女老少都有,老的大概有80多岁,小的只有5、6岁吧,还有更小的背在父母的襁褓中。

信徒们按照男左女右有序地坐好,开始了心中的祷告。那用傈僳语唱出优美的赞美诗,你真的不相信是从刚才看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口里发出的,那语言虽然我们听不明了,然而那天籁般的声音竟像丝绸般润滑,柔柔的,轻轻的在你的灵魂间抚摸流淌……我竟然忘记了按下快门,静静地感受,贪婪地品尝……

从他们那平静的脸上看不到为利益争斗和尘世的喧嚣,原来在这块偏僻贫瘠的土地上,却有着这样高尚的精神享受。

礼拜天中午在教堂又结识了三个老外朋友,礼拜结束后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也来到余大哥家吃午餐,余大哥的儿媳忙着给他们做糌粑和烙饼。

这时屋子里坐着13个客人,有缘千里来相会,以前互不相识的人,为了共同的爱好,大家聚到了一起,其乐融融。

老余大哥(年轻人亲切的称他余大叔)是一位热情友善活泼开朗的人,他待客人像亲人一样,尤其是在后来两天跟着他去他工作的地方玩耍,他对我们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会让我们一辈子铭刻在心中。

在外国朋友等待午餐的时候,余大哥和青那桶的男人们一样,爱好饮酒,他们天天饮酒,餐餐少不了酒,“客人来了有好酒”,余大哥趁着酒性提议大家联欢,他带头唱歌,那歌声不像六十岁的老人,而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随着这热情嘹亮的歌声,屋子里的气氛顿时高涨起来,为了活跃气氛,在余大哥及其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引吭高歌一首《长江之歌》,把聚会推向高潮.愿中外朋友之间的情谊像长江波浪一样,一浪一浪滚滚向前……

老余大哥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老二在村子里,老大和老余住在一起,。家中人口不多却有着四个民族,老余和儿子女儿是藏族,老婆是怒族,大儿媳是独龙族,四儿媳是汉族。藏族、怒族、独龙族,汉族,他们家真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民族大团结的楷模呢.

记得星期六下午汽车刚刚过重丁村,汽车司机便提醒我们说,现在赶快和家里联系,过了石门关就没有手机信号了,星期天晚上就借用老余家的座机一分钟,向家人报了平安。

星期天上午我们在去学校的路上,遇见了老余去他二儿子家中,我们和他一起前往,拜访了老余的二儿子一家。

2、令人陶醉的那洽洛大峡谷

这几天一直下雨,我打算在青那桶一直等到天晴。我的同学因为时间关系不能等下去,星期一晚上我们三人商量决定,小李MM和她同行,她俩明天要离开我去五里村了。

早餐时,余大哥说今天上午他要去森管站值班,他和那个同事两人每人值班一周。听我说要在他家一直等到天晴,便邀请我和他同行,说那洽洛大峡谷的风光与青那桶有着别样的美丽,非常漂亮,是怒江大峡谷最精彩的一段。他儿子小余也说非常值得去,下雨天正好 还可以看到瀑布群呢。

他们的话无疑对我是极大的诱惑,然而路途遥远,来回毕竟有40公里呀!而余大哥一周后才返回村里,我回来的路上没有熟识的同伴,我只身一人,也不知路况如何,担心万一路上发生什么事情,我犹豫着,一时拿不定主意,便脱口一句:“如果有人作伴我就去。”没料到小李MM是听者有意,连忙问:“真的?”“真的!”“那我和你一起去吧!”就这样小李决定和我一起去。

送走了我的同学,看着她背着沉重的背包,独自一人走出村口,而且她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呀!她说:“你就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保重!一路平安!”我们握手互相道别后,看着她的背影艰难地向前走去,消失在淅淅沥沥的雨帘中……

我和小李MM便随余大哥去森管站。为了不拖余大哥后腿,我轻装上阵,除了一台相机外,什么也没有带。余大哥在前边走,我和小李MM紧跟其后,幸亏临出发前,余大哥让我喝了一杯自家酿制的苞谷酒,趁着酒兴,我和余大哥一样大步流星。

尽管天依然下着蒙蒙细雨,走上了那洽洛峡谷,一路上的风光却越来越迷人。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一边不时发出感叹:“啊!太美了!”为了不在路上耽误余大哥接班的时间,我们对自己说,回来的路上再拍照吧,可是总是不由自主放慢脚步按下快门。这样紧赶慢赶,还是比余大哥晚到半个小时。

怒江在深邃的峡谷中缓缓流淌,两边是俊峭挺拔的大峡谷,植被郁郁葱葱,山上开满各种颜色的野花,红的、粉的、白的、紫的,有名字的、无名字的竞相开放。它们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使人陶醉……更有那数不清的瀑布从天而降,远远的就看见一条条白练从高山之巅倾泻下来,有的缓缓流淌,有的弯弯曲曲,有的婀娜多姿,有的伴随着那哗啦啦的轰鸣声在峡谷里回想,数里之外都能听见,这磅礴气势真令人震撼!

经过3小时40分钟跋涉,我和小李MM终于到达余大哥的森林管理站,余大哥已经做好了午餐,香喷喷的核桃油炸的糍粑,我们美滋滋的吃地饱饱的,一边吃一边感叹:“真是太美了!景色美,食物也美呀!”顿时便萌生出“今晚就留在这里不走了”的念头,我还没来得及表达,小李MM便迫不及待地说(她年轻,称余大哥位长辈):“余大叔我们今晚可以住下来吗?”真是心有灵犀呀!“当然可以!” 余大哥的回答让我俩别提多高兴啦!

吃罢午餐,我俩沿着峡谷,朝察瓦龙方向继续行进。 一直走到隶属西藏境内的察瓦龙境内的水位站。

一路上除了我和小李MM,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诺大的峡谷此时只属于我们俩!不久碰到从察瓦龙开过来的一辆越野车,原来是熟人——一起从六库乘车到丙中洛的4个北京人!他们一下就认出了我们,说:“大姐,你们走来的?太牛了!”原来丙中洛分手后,他们住在蚂蝗那里,包蚂蝗的车沿着贡察公路去了察隅,现在又返程了。

我俩从水位站返程时碰到2个小伙子骑自行车溜达,心想这个地方咋还有自行车?原来他们是在这里为水位站看守房屋的。平时水位站没有人居住,汛期到来时工作人员才到这儿来。他们母子三人从丽江来到这里,就住在路边简易的木屋里,在这里看守房屋。

在我们中午到达时,一个农民看见森管站来客人了,便把刚刚从怒江里打捞上来的鱼送过来卖,我们40元买了下来,这是我们生平第一次品尝的怒江野生鱼呀!也许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吧?见我们回来了,余大哥不一会就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香喷喷的怒江鱼端上桌,还有一个青菜是豌豆尖。坐在峡谷里,面对着奔流不息的怒江,我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喝着美酒,品尝着佳肴,快乐得像神仙一般……










2008(137)
滇黔(4)
背包(15)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