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秋游西塘:聆听千年古镇的梦语

秋游西塘:聆听千年古镇的梦语

茫然
烟斗祭司
2008-10-16

西塘,前名斜塘、平川,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为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边界,故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早在唐开元年间就建有村落,人们依水而居,到元代开始形成集市,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江南手工业,商业重镇。

西塘古镇中最著名的风景线是一道1000多米造型古朴的廊棚,一色的黑瓦盖顶,沿河而建连为一体,绵延不断,催人发思古之悠情。古河道旁边还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古居民,廊棚长长,古建筑重重叠叠,小船儿悠悠,俨然是一派古风犹存的情调。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西塘她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上千年的古老建筑和人文习俗。2003年11月,西塘被建设部确认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12月,西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5年西塘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西塘又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有9条河道在镇内交汇,把沃土分割成8个板块,众多的桥梁又把它连成一体,古镇区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处处碧波荡漾,家家临水入影。清晨,小桥流水,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河畔桅篙如林,灯火闪烁,犹如一幅幅丹青,极目纵览,似诗如画,不知是人在画中走,还是画在心中移。

古桥多、古弄多、廊棚多是西塘的一大特色。西塘水多桥亦多,镇上保存着五福桥、卧龙桥、送子来凤桥、环秀桥、望仙桥等各式桥梁达104座。它们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古厚淳朴,无论大春夏秋冬,阴睛雨雪,这些造型优美的石桥,总是桥上有行人,桥下有船行,桥旁有倒影,桥头有店铺,构成了一幅幅幻变无穷的水乡风情画。西塘的民居大都是明清建筑,民居之间形成众多长弄。暗弄往往是深宅大院的陪弄,上盖瓦片,两侧高墙,静谧深幽。有的一直到底,但更多的是转弯抹角地穿过一进又一进,全镇百米以上的长弄有五条。这一条条长长的弄,设有一道道高高的门槛和一扇扇厚重的板门。明弄是两个大院之间的露天弄堂,头上无遮无拦,看得见一线阳光。这些弄,一般宽一二米,石板铺成,一直到底,作为公众交通要道,其中最完整的,当首推种福堂西侧的石皮弄了。千米的廊棚也是西塘古镇的一大建筑特色。西塘的老街大多由廊棚覆盖,由街面延伸到河边。圆木廊柱支撑一层斜斜的屋面,营造出一种温馨古朴的气息。廊棚大多为砖木结构,既可遮骄阳,又可挡风雨。而雕花刻纹的翻轩两层廊棚是西塘最为出色的明清建筑。长长的廊棚,一边靠着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另一边则临着粼粼清波。小憩于临河的长椅上,看村姑浣纱、听渔舟晚唱,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西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它作为“江南水乡民俗文化博物馆”,不仅和谐、完美的保存了极具江南乡土特色的大片明清建筑群,更是保护好了传统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风、民俗。西塘古镇保护好了人与自然在江南古镇的和谐关系,是一个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圣地,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品味“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净地。

西塘特产丰饶,善酿黄酒、八珍糕、荷叶粉蒸肉、六月红河蟹、水豆腐、青团子、立夏塌饼、馄饨鸭、狮子球、面筋汤等名优特产、风味小吃和菜肴令外乡游客大快朵颐。

游西塘,“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游西塘,“门前街道屋后河,深长弄堂百条多”;游西塘,“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游西塘,“流光溢彩杜鹃美,花中西施天女舞”;游西塘,泼墨挥毫,品酒吟诗,聆赏田歌,拍摄影视……“深深的雨巷依依的楼,曲曲的廊棚扁扁的舟,舟行廊下牵动江枫的渔火,楼入巷中吟唱吴越的棹歌”。

西塘,这个积淀了千年的江南小镇,正以她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瞩目。


古镇西塘


古镇西塘


古镇西塘


古镇西塘


古镇西塘


古镇西塘


古镇西塘


古镇西塘


八珍糕(10)
国庆(145)
江南(89)
红河蟹(10)
荷叶粉蒸肉(10)
西塘(32)
黄酒(10)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