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暴食@澳门(3)

暴食@澳门(3)

mhi
guxuechang
2008-07-08

主教座堂

位于大堂前地。

主教座堂又称大堂或大庙,历史悠久。始建于1576年,本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筑,经过多年的风雨剥蚀,残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众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规模,乃奠于此。1850年2月14日,由澳主教马达主持初祀典礼。

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为三合土建筑,耗资十万零九千元,成为今日壮丽堂皇的外观。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内里装嵌有富艺术性的颜色玻璃,以及正面左右双塔式建筑物,举凡本澳教会的大庆典,必在此举行。

大堂奉祀的是赫赫有名的圣彼得。建筑富有西班牙宗教色彩,外形庄严纯洁,内部精丽巧饰,曾存有不少天主教遗物及古迹。教堂雄伟的祭坛下,掩埋了一些古墓,贾耐劳、华年达、嘉沙尔等十六、十七世纪时的主教的骨殖或遗体,都葬在大堂内。而一些宗教名画如《圣约翰受洗图》、《日本天主※※在长崎被钉十字架图》等多祯,也曾保存于大堂内。





  玫瑰圣母堂

位于板樟堂前地。

玫瑰堂属于旧圣道明会院。

圣道明会院由来自菲律宾于1587年到达澳门的西班牙修士兴建,其后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教堂为供奉玫瑰圣母而建,最初用樟木兴建,后换上现今的抹上灰浆的实心砖,属于葡萄牙十七、十八世纪在东方流行并采用的建筑风格。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宽,一道用实心砖建造的拱门将主殿和堂身分隔开。

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恰好就在主坛上,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圣堂内则摆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澳门政府在1997年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工程,并在楼高三层的钟楼内设立了一所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式的弥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的珍品。





  仁慈堂

开放:1000~1300 & 1430~1730(逢周日及公众假期休馆)

票价:澳门币5元/人

位于议事亭前地,仁慈堂右巷二号。

仁慈堂是本澳历史最悠久的慈善机构,于1569年由澳门天主教第一任主教贾尼路创建。

馆内展品主要包括代表仁慈堂历史的文物以及天主教教会祭器用品,集中反映出天主教来到亚洲并且在邻近地区传播教义而衍生的文化特色。

最令人注目的展品是一部1662年的「澳门仁慈堂章程」手抄原件,它是该堂最早、保存最久的历史文献。其它较为突出的展品还有:创始人贾尼路主教的头颅遗骨以及当年陪葬的十字架;贾尼路主教的全身画像;前白马行医院的铜钟。有关天主教会的祭器用品包括:十九世纪初的耶稣圣心像;十八世纪象牙雕刻的圣母像及耶稣被钉十字架像;以及印刻耶稣会徽号的陶瓷器皿等。


澳门(62)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