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相似在渔歌。”——唐代诗人杜荀鹤。当你置身处地在姑苏城里最具水乡特征的“七里山塘”时,你就会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的韵意,如诗如画,犹如在梦中仙境......
虎丘山下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相似在渔歌。”这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生动具象地描述了古城苏州的水乡风貌。 而姑苏城里最具代表性的水乡特征就在南起渡僧桥北至虎丘这一段号称“七里山塘”之间。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
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春节期间,撑一支伞,独自一人来到这里,从石路的山塘街牌坊开始,沿着山塘河左岸小巷民居间蜿蜒西北,一直走到了虎丘山下,转过了虎丘、定园后复又从山塘河望山桥的另一边步行折返。外地人来到山塘街,一般只是流连于渡僧桥到僧渡桥至新市桥的这一段,或者干脆全程坐机动船往返,似我这样步行贯穿始终的恐不多见吧?
其实,旅游更重要的是一种心境,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在独行觅古中才能意会。
原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