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故居/避风港 摄
始建于1899年,为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时为德国总督官邸。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此处作为胶澳教育会。1917年,因戊戌变法失败而长期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来到青岛,被安排住在此处。该建筑位于鱼山东麓,可临窗观海,康有为对此处非常满意,后出资购下此处定居,直至1927年3月病逝。
1986年该建筑作过维修并对外开放,其时86岁高龄的康有为弟子刘海栗来青时,亲笔为康有为故居题词,并为康有为墓撰写了碑文。现经过第二次维修,作为康有为故居陈列馆重新开放。维修后的建筑外观与旧时略有不同。
黄海路12号,花石楼,欧洲古堡式建筑
建于1930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一大批俄国人来到青岛定居,这些俄国人中有的颇为富有。该建筑就是一位俄国公爵所建的别墅,位于八大关海滨的一处岬角,三面环海,位置非常优越。主体三层,塔楼五层,顶层为观海台,是以俄罗斯风格为主,融合了希腊和罗马式风格以及哥特式风格的古堡式建筑。由于楼体使用花岗岩,楼内由大理石贴墙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故称“花石楼”。
英国驻青岛领事馆升为总领事馆后,购下该建筑,作为总领事的官邸。曾被日本占领者没收,后发还英国总※※。
解放前,※※※特务头子戴笠曾在此住过。1949年4月,解放军攻克南京,蒋介石来到青岛,请求美军支援,当时就在花石楼住过一段时间。因此,该建筑还有一个别称,叫“蒋介石公馆”。
解放后,花市楼先后归属青岛疗养院和机关事务局。陈毅和董必武曾住过这里。
该建筑现为沿海旅游景点之一,对外开放。门票5元。
中山路216号,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旧址
位于中山路北端五条道路交会处。始建于1914年。占地面积为305.33平方米。砖石结构。平面呈L型,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4层古堡式塔楼,建于德占时期;北部为20年代增建的三层德国三段式办公楼。南北建筑风格相同,花岗岩大蘑菇石砌基,黄色拉毛墙面,北部平顶,南部上有绿铜皮复顶的尖塔。正门东向,半圆石条凸石嵌门边,内为鹅卵石和花岗石边组成扇形装饰,四层塔平台檐台有蘑菇石饰边,石条嵌外墙门窗套,建筑格调古朴典雅,庄重大方。
1900年5月,青岛市区第一次用电照明。1914年11月日占青岛后,即组织电灯管理委员会,接管德国资本的电灯厂,于12月12日恢复发电。次年的1月1日,日本人将电灯厂改名为青岛发电所,隶属于青岛日本守备军递信部,直到8年后交还给接收胶澳的中国北洋政府。
192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发电所和其发电工厂,命名为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
解 放后,此处建筑为电业局使用。20世纪90年代,此楼出租,先后开过饭店和银行。现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