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行记 > 千年风雨几经沧桑,马陉之邑博山

千年风雨几经沧桑,马陉之邑博山

色影无忌
飞弇
高健
2011-09-19

  孝妇河上那些厚重的历史:上世纪初,帝国主义为掠夺博山的煤炭资源,在孝妇河上修建了铁路大桥......。

  铁路一直延伸到八陡镇苏家沟——“洋灰桥”

孝妇河那些厚重的历史——青州古道

当代博山——博山新客运站

马陉邑

博山地区地图

今天的博山区即过去的博山县。

  博山县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县治曾名颜神、颜神店、颜神镇。

  关于颜神一名的由来: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博山志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载:“齐国西南郊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故后世目其地为颜神。”

  清康熙三年(1664年),太子太保三部尚书、邑人孙廷铨,用志书体例,以颜神镇为对象,写了一部记述地方风物的《颜山杂记》。因此,博山又有“颜山”之名。

  据考,博山县命名的含义有二:

    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境内山峰1300多座。)故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载:“环邑多山也,……蜿蜒盘折,绵亘全境。”“博处万山之中,青石关峭壁奇险,长峪道险隘屈曲。四面环山,田少山多”。“博邑城处弹丸,带水环山,有险可守”。“邑人垦田于山,树艺于山,采矿于山,取石于山,山无遗利矣。”清光绪年间(1875—1908)《山东通志》载:“博山县山各险隘,称岩邑焉。”民国二十年(1921年)《博山乡土志》载:“为着县境尽山,博山具有多山之意。”

其二:辰巳山(横看象龙,侧看象蛇)县东南四十里。山南为南博山庄,山北为北博山庄。在春秋战国时期,辰巳山下的博山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不仅是齐国国防的重要据点,而且是通向鲁国和楚国的咽喉之地。

   春秋时期博山地属“马陉邑。”《左传·成公二年》:“晋师从齐师,入自邱舆,击马陉。”《山东通志·博山县》:“今县东北五十里,有马陵故城,遗址尚存。”战国时期废马陉邑,其地隶属齐郡。《齐国历史年表》载:“马经邑:淄博市淄川区口头乡马陵村。

   长峪古道:沿着淄河峡谷自然形成的一条古道。“弇”——深山中的狭道,“弇中”长峪古道的中部即辰巳山下的南、北博山一带。比称颜神店为弇中要恰当的多。公元前567年齐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莱芜谷”。

 

 

  浏览更多图片和参与讨论请点击论坛原帖:色影无忌网友 飞弇《博山 —— 从"无险不寨"说起》

共 4 页<<<1234>>>
阅读全文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