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行记 > 青岛的老建筑:重寻厚重的德味

青岛的老建筑:重寻厚重的德味

色影无忌
jesse magnetism
jesse
2012-03-28


总督官署

“结束了花石楼的寻访便驾新君威沿香港西路走鱼山路、江苏路至沂水路来到了历经百年的“总督官署”。

青岛总督官署,又称提督府,位于沂水路11号,始建于1903年,由德国建筑师马立克(Mahlke)根据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设计,具有中轴对称的平面和略为突出的四角与中间的特点。1906年交付使用,正式成为德国胶州湾租借地的总督府,供胶澳总督办公之用。


总督官署前留影网友magnetism摄

这座中轴线鲜明的庞大建筑,立面为横三纵五段对称处理,有两层券廊和方形爱奥尼壁柱,古典主义色彩浓郁。平面呈“凹”字形的四层官署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高20米。大门外依地势被设计成二层花岗岩台阶,强化了建筑的威严和中心地位。


路上遇到正在装修中的天主教堂

立面用花岗岩细方石砌成。这种石材在青岛随处可见,被公认为城内惟一可砌出干净墙面的建筑材料。

总督官署一层楼和四层楼均为窗户较小的辅助性房间,主要办公室都在二三层朝阳的一面,走廊则设在背阴的北面。办公室宽敞明亮,门窗很搭,办公室外还有类似阳台的长廊。

这栋建筑的设计有三大特点:

一是巧妙的借助了规划的烘托。通过周边呈放射状路网的布局,将建筑物至于区域的中心,体现出号令四方的中心地位;

二是巧妙利用了地形。被依青山,面临大海,建筑环抱山势,且沿等高线展开,即减少了对地形的破坏,又显示着建筑的庄严。特别是临青岛湾的方向,道路中增加踏步,拾级而上,更平添了建筑的高大气势;

三是充分显示了地方的材质。青岛地区盛产石料,当时在民间的建房中已经大量出现块石墙面,但针对楼房的使用,还缺少技术经验。德国人利用美国松木搭建脚手架,其上设导轨来进行牵引起重,由于较好的运用了石材,又与周边的山体形成呼应,又达到了巧借自然的效果。


总督官署前留影网友mileskuy摄

1903筹备建造,1904年7月总督府办公大楼正式开工建造,1906年竣工,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特点。整个建筑为4层楼房,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避雷之用。

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又称“提督楼”。总督府办公大楼是当时青岛的行政中心,也这个年轻的殖民地最重要的建筑,大楼主体沿中轴线对称,庄严的南立面朝向大海,明确地表达出建筑对城市的控制地位。建筑的四角与中间突出,内设两层开放式的外券廊,两侧各有四根爱奥尼式方型石柱。主入口的拱门简洁大方,让人不禁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大门。连接厚重两翼的明廊却略显轻松,使得总督府大楼在威严之余又不失亲和力。主入口设在二层,进门是一座被建筑师马尔克赞叹为其平生从未见过的两层式凸出圆拱顶大型门厅。总督的办公室和政府机构都在二三层南向的房间,室内宽敞高大,采光效果极好,具有鲜明的德国建筑特点。大楼的内装修比较简单,但这种简约的装饰风格很好地体现了政府机构的肃穆。从此楼向下看是青岛路,无建筑物,看海无敌。大楼坐北朝南,背靠观海山,面向青岛湾,因依托地势而显凝重威严。”(此段文字网友magnetism文并摄)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