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探秘敖鲁古雅最后的狩猎部落

探秘敖鲁古雅最后的狩猎部落

摄影之友
摄影之友
Sure
2011-08-22

 

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或“撮罗昂库”F8,1/100秒,ISO200

 

  依稀听到了鹿鸣声,猎民点就在前方。一走近,就听见猎犬狂叫,不知是欢迎还是威胁。这片林子的树早已被砍倒,分布着5顶帐篷,还有“斜仁柱”(当地人叫撮罗子)。幸运的是鹿群都在,灰色的,约有上百头。真不敢相信,来到了这里——森林深处古老神秘的使鹿鄂温克的营地。

  穿布拉吉的部落酋长
玛利亚·索的年纪是模糊的,和她的家园一样,森林和驯鹿在哪儿,她的家就在哪儿。“玛丽亚”这个名字是在教堂里取的,鄂温克人既信仰萨满教也信仰东正教。玛丽亚·索出生在阿龙山的原始森林里,人们推算她大概90岁左右,因为使鹿鄂温克人没有日历,也没有属相,玛丽亚·索也不知道自己何年出生,她的年龄是以其他人作为参照得出的,所以玛利亚·索的年纪是模糊的,和她的家园一样,森林和驯鹿在哪儿,她的家就在哪儿。

  每次见到玛丽亚·索,她都是包裹着头巾,穿着俄式“布拉吉”,没见过她穿现代样式的服装。她总是坐在地上,神情慈祥和蔼,见到外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似乎早已习惯了生人的好奇眼光。有时候笑笑,话不多,只说鄂温克语,她不说汉话。老一辈的鄂温克人还会说些俄语。

 

 

迁徙途中,玛丽亚·索同其他女牧民小憩的情景F5.6,1/1 125秒,柯达120彩色负片100

 

  玛丽亚·索热爱森林,离不开驯鹿。2003年政府进行生态移民时,让大家投票选择去向,敖鲁古雅乡231名鄂温克人按了手印,只有她没有按,与追随她的猎 民一起回到了养育鄂温克人的大森林里,继续过着游牧的生活。因为她的坚持,猎民点尽可能保存下了鄂温克的风俗文化。她对森林非常了解,驯鹿什么时候在什么 地方找苔藓吃,只有玛丽亚·索最清楚,她能指挥猎民点上的猎民准确地找到它们,把它们撵回来。猎民都听她的,德高望重的玛丽亚·索成了猎民点上的“点 长”。后来,外面的人称他们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于是玛丽亚·索就被媒体变成了“部落酋长”。

 

有客人来何协就拿出心爱的口琴,在酒后的微醺中吹奏 F6.3,1/250秒,ISO250

 

  玛利亚·索的父亲也是猎人,这让她从小练就了打猎的好本领。年轻时的玛利亚·索高个头,漂亮而且利落。她比去世的丈夫拉吉米小12岁,是拉吉米的好帮手,丈夫打中的猎物,都是由她带着驯鹿运回家中。拉吉米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总是笑笑的眯着小眼睛。有他在猎民点,来客总会得到细心的关照,也常常会有惊喜,你会收到他的礼物,比如一只桦树皮剪出的小鹿,一个桦树皮盒,甚至是他刚刚打好的猎刀。这个传统也传给了儿子们。拉吉米去世后,玛利亚·索不仅承担起家族的重担,还把原来拉吉米在族里的威信和责任共同承担起来。

  玛利亚·索一生勤俭、细心,是她真正用心保留了很多本民族特有的财富,其中包括狩猎所获得的野生动物制成的标本,祖辈遗留的工艺器皿,她还采集了很多草药。每天忙完该忙的事之后,她还能亲手一针一线地用鹿皮做一些手套、小挎兜、首饰包等用品。做针线和烤列巴都是她的绝活,她烤制的焦黄的大列巴吃起来甘甜香脆。

 

东北(37)
大兴安岭(25)
探秘(8)
敖鲁古雅(1)
狩猎(3)
部落(2)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