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我把印度放进行囊

我把印度放进行囊

无忌论坛
我的日夜晨昏
anne
2009-03-03

第十站:浴城瓦格纳西(Varanasi)

         晨浴
         俗话说靠山吃山。恒河岸边的众多营生中,有卖烧尸木料的,有卖洗浴用品的,分别对应人们的不同需求。但是死的人总不如洗的人多。每天都有至少6万人在恒河边洗集体澡,也可看成是在做团体操。若是赶上重大节日,汇聚于此的※※不下百万。所以瓦格纳西的街巷里弄间更多是售卖搓澡巾,肥皂,盥洗铜盆的店铺。也有众多纱丽店,货品齐全,五色鲜艳。印度妇女的信条是女为悦神者容,所以喜欢在洗澡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这和一般人先梳洗后打扮的顺序正好相反。
         是住在恒河岸边的毗湿奴客栈(Vishhu Rest House),这家店会被任何一本介绍瓦格纳西的旅游读物推荐。二楼有一间细长的客房,宽不足3米,却有大约20米长。推窗即可见恒河的日夜流淌。房间内并排放着12张单人床,我的床号是11。
        手机闹钟在早晨六点准时想起。赶忙摁掉,大多数人都还酣睡未醒。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常驻背包,他们已看过恒河晨裕,所以平日的作息比较规律。轻手轻脚地穿衣出门,经过长长的走道,看到6床的窗台上整齐摆放着几本中文书籍。这应该是我在印度遇见的第二个中国人。
        恒河岸边停泊着许多等客的小船。大多一人一桨。和其中一个会讲英文的船主谈好价格,他控制时间我控制路线。
        瓦格纳西是一座古老城市。按照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夸张说法,瓦格纳西比历史还要老,比传说还要老,比神话还要老,至少应该是历史加传说加神话再乘以二的年龄。
        古老的瓦格纳西被恒河水一分为二。两岸风景截然不同。西岸汇聚着所有的老街老巷,老宅老房。而东岸却像是被诅咒过的禁土,一片荒凉,只有稀疏的几间草房胡乱地搭建在沙漠之上,还看到几只乌鸦懒洋洋地飞翔。东西之间的大不同也跟印度人的习惯有关——他们喜欢在晨浴时面朝太阳初升的东方,东岸的寸草不生正好可以让视野开阔,心清目明。久而久之,城市就朝向一边发展了。
        小船在河道中央航行。如果只看西岸,会以为到了威尼斯。如果只看东岸,会以为到了撒哈拉。如果两边都看,就明白这仍是印度。她总能把极端的热闹和极端的萧条结合得恰当好处。
        此时小船正好划到前一夜看天祭的地方。一夜之间,它的身份就从万众狂欢的祭台转换成亚洲最大的露天洗浴中心。我让船夫把小船在河面上静止,安静地看这场传说中的恒河晨浴。
        时值冬天,早上依旧寒冷,我加了一件外套都不觉得暖和。可那些千里迢迢赶到瓦格纳西只为一洗方休的信徒们显然不在乎天气的寒冷,无论男女,长幼,胖瘦,都※※解带,融入这千人同浴的壮观。前面说过,女人洗澡时仍会穿着纱丽。而男人多半只剩下一条内裤。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萨度。
        年轻的小伙子最先适应冰冷的水温。他们先一个猛子扎进齐腰深的水中,然后把冷水往身上扑打,很快就有了跟恒河同样的体温。年老的妇女怕冷却不畏冷。她们撩起纱丽,先用脚趾试水,然后把身体一节一节缓慢浸入。她们是恒河岸边独一无二的风景,远远望去,霓裳艳影,仿佛到了唐朝的染坊。
        少数人站在水中虔诚祷告,双手在额前比划出各种令心境清明的手势。多数人是真的来这里洗澡。打打闹闹,嘻嘻笑笑,用树枝刷牙,用河水漱口,往彼此身上涂抹着肥皂泡。他们应该不知道,恒河水的细菌含量超过正常标准300倍。当然在如此感性的国度,哪有什么理性的数值衡量。他们相信,这河水会让他们洗洗更健康。
        顺着他们的视线向东方望去,恒河水面正雾也朦胧,烟也朦胧,分不清是晨起的雾气,还是日夜不灭的尸烟。地平线上漾着潮红,那潮红下仿佛有个胖子的圆脸使劲往上顶,不一会,就看到那宽大肥厚已经涨得通红的脸庞。

        越来越多载着游客观看恒河晨浴的小船在四周排列成阵,这景象如果让诸葛亮看到,第一反应一定是放把火烧调。从联排的船阵中伸出无数只长枪短炮。瞄准,喀嚓。瞄准,喀嚓。当然在这场战役中,没有什么人牺牲。那些被构图被取景的画面人物甚至都懒得抛个白眼。看来他们早已习惯洗澡时被人参观。
         离开晨浴台后继续在河面漫游。到了前一天看火葬的地方。身在水面,是与观景台完全相反的视角。清楚地看到这一片的河水已被尸灰染成黑色。一条狗尸在河面上漂浮,起起落落。
        恒河水面状况不断。突然听到不远处扑通一声,眼角余光扫到水面上飞起一条大鱼,瞬即落下。船夫笑着说,你今天真走运,那是恒河河豚,很少能见到。刚才那只巧克力色的是小河豚,大河豚是灰色,能长到两米。正说着,那只调皮的小河豚又从另一处水面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彩虹。
        回房间收拾背包,准备出发去下一个目的地加尔各答。日上三竿,客房内大多住客都已醒来。主动和那个中国人打招呼。是一个台湾女孩,已在瓦格纳西住满一月,正学习印度舞蹈。
        临别时,她送我一只黄澄澄的桔子。并用好听的台湾普通话叮嘱,路上一定要多多的补充维他命哦。水果不大,却是旅途中的珍贵纪念,让我从心底感到暖洋洋的感动。
        最后一次走在恒河岸边。
        印度人沐浴之后从背包中取出一个容器,往里面灌着从恒河舀上来的圣水。他们要把这一壶恒河之水带回千里之外的家乡。用它点洒沐浴,祭天拜地。
        无论那水中有多少粪便,多少细菌,多少唾液,多少骨灰,在印度人看来,那圣洁河水都是信仰,会带来无穷的力量。


 

原帖链接:

我把印度塞进背包

 

印度(46)
人文摄影(113)
纪实摄影(1442)
印度婚礼(2)
粉城斋蒲尔(1)
斋城普什卡(1)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