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色频道头条 > 【私享家】曾弋:“流浪”是我心灵的常态

【私享家】曾弋:“流浪”是我心灵的常态

色影无忌
仝晓琳
阿仝木
2011-05-23

 

《原乡》:NO12

                              


个人介绍:
曾逸(笔名:曾弋),人文摄影师,纪录片导演,擅长涉猎西部人文民风、民俗、宗教文化题材。

拍摄理念:
  自诩为人文主义者,因此并不以摄影者自居。镜头只是我记录和思考世界的画笔。其镜头记录和思考的是西南地区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多元化文化瑰宝的发展和传承的问题,对于这些即将逝去的,我想即使我不能做得更多,但至少可以留下有价值的影像。
同时在记录这些美好事物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去关怀那些偏远地区需要关怀的人们,以真实的记录唤起更多的人们关怀偏远地区的教育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

拍摄散想:
  曾经孤寂地在人文的远行里,很享受地感受着他乡的乡愁,也曾经在一首诗里叹曰:因为生命中有太多诱人的美丽,因此想记录,每一次远行的结束,都蕴涵了下一次流浪的冲动和理由,怕仅存的历史逝去,更畏惧这逝去的心痛,因此只想让生命就这样充实而美丽的走下去,不愿有尽头……

  看到他人的旅途,审视自己的旅途,忽然明白,一直在路上的感觉,竟然是可以远离现实的疏离,然后在这疏离中,感受美丽的痛和哲学的超然……
也许我天生注定了远行的孤独的宿命,总是希望自己在目前所居住地的以外的地方,因而到另一地方去永远是满心欢喜的事情。我想这也许就是波德莱尔对旅行的解释:人们对旅行的幻想代表着高尚的追索的灵魂。而我确实不敢自诩灵魂高尚,只想人们之所以不能遏止的一次次远行,就是为了完成对自我的认识和灵魂的向往,而人又是多麽希望这份孤独能被人理解被人欣赏,那麽远行和孤独为什么不可以化以山川、化以人文而成远行记录的生命意义……


主要作品:


人文纪实摄影类——

《风起的日子》、《朝圣之城-巴格玛尼墙》、《天堂的演绎-藏戏》、《博物藏文-德格印经院》、《神灵之舞》、《落魄记》、《最后的歌-萝卜羌寨》《官窑旧事》《旧城时光》《原乡人》《神的游戏》《天工开物》等
 

公益摄影和纪录片类——

1 《拯救微笑》:2005年5月 美国志愿者医生组织,赴川给唇腭裂儿童做免费手术。
2 《风马旗下的孩子》:2006年10月 为藏区孩子读书的支助项目。
3 《天戏-14:28》(5.12纪实):2008年5月12日,人类灾难史上,有记载的,涉及地域,人口数量,最大的灾难。
4《阿布罗哈的救赎》:2008年8月,凉山州麻风村。
5《我眼中的羊圈》:2002年 为盐源县,羊圈彝族村,建小学校的支助项目。
   

影视类——

电视片 《我眼中的羊圈》 导演 摄像
受邀美国荣德基金会纪录片 《拯救微笑》导演 摄像
受邀法国纪录片 《风马旗下的孩子》导演 摄像
话剧《幸福的入口》导演

出展作品——

2003年等多次获得社会类电视片政府奖
2004年 受邀参加法国康巴文化摄影展
2005年 于成都《史诗的吟唱》个展
2006年9月其作品《飞扬晒佛》入选第22界国际摄影节展览
     作品《特殊的交易》入选中国摄影史籍性图书《中国摄影艺术年鉴-2009卷》收藏
2009《中国国家地理》12期《中国传统纸》系列报道刊登的德格印经院作品等等
     作品《藏戏-史诗的吟唱》入选中国摄影史籍性图书《中国摄影艺术年鉴-2010卷》收藏等等

 

 

 

 


 

 

 

 

 

 

 

 

原乡”这个概念,我已经在前面的问题里作了回答。关于旅行和“原乡”,你听了我前面关于“原乡”的阐述,也许就可以找到答案,这两者之间完全不是矛盾的对立面。旅行是为了自我的完善和无尽的发现与超越,“原乡”,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心中的记忆,我力图想表达的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怀想,这个共同的怀想,也必须在这个不断地旅行中,完成她温暖而悲情的记忆。

云南(303)
人文纪实(26)
四川(285)
国内游(8)
宗教(37)
康区(1)
藏文化(1)
西藏(580)
青海(129)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